“我军可把全程分为几段,让各军轮流充作先锋。这样一来,即可让各军轮流休息,又可使各军不会成为疲兵。而首段路程,末将也就自告奋勇了,如督师大人答应,末将必不负所托。”
既然已经推脱不了成为先锋的命运,吴世恭就要把众人都拖下水,反正轮流在前总比一路成为先锋安全上许多,吴世恭的主意也算是十分公平。
而洪承畴考虑了一下吴世恭的意见,立刻点点头道:“此议甚好!各位还有异议?”
对洪承畴来说,吴世恭的汝宁军毕竟算是他的亲信人马,他也不希望汝宁军损耗太多,还希望吴世恭将来为洪承畴卖命呢,所以并不能够太伤了吴世恭的心。而吴世恭轮流成为先锋的意见,又能够消除各军的矛盾,使得他们也无话可说。所以这主意也是最适合的方法。
不过这方法之所以适合,也是与明军将要采取的行动相吻合的。毕竟明军的行动将要依托前方的一个个军堡,不会冒然前行,也将步步为营,不追赶时间,所以很方便地在扎营以后调动各军的顺序。
要不然,如果明军采取的是长驱直入的进军,那调换先锋就会造成全军的混乱,所以肯定不能够施行吴世恭所提出的方法的。
见到了洪承畴也赞同了吴世恭的意见,商议的文武也就没了异议。可接下来,除了汝宁军成为了第一阶段的先锋以外,各军的总兵就争执起各段路程的划分以及成为先锋的先后顺序来。
而经过了一番讨价还价,再加上洪承畴在居中协调,最终确定了各段路程以及各军先后顺序。而吴世恭除了担任第一段路程的先锋以外,他还答应将在攻打围困锦州城的清军防线时成为先锋,这一高风亮节的表态终于让各军总兵形成了妥协。
不过吴世恭也玩了一个小心眼。其实在第一段的路程中,因为最靠近宁远,遇上大股清军的可能性最小,所以这段路程反而是最安全的一段。
而攻打围困锦州城的清军防线,先不说明军必须把半路阻截的清军主力击败,汝宁军也有很大的可能不会遇上突破防线的情况。就是最终遇上了这样的结果,汝宁军也可以把来时训练出的集团阵形拿出,用火炮开道,火铳集中火力攻破城外的防线,毕竟清军攻城的火炮难以掉头,再加上清军防线是个圈,而汝宁军是集中攻打圈中的一个点,完全可以形成兵力、火力上的优势,其实这攻打的任务并不算是太艰难。
反而是半路与阻截清军主力的决战,那倒是一场硬仗。可在那场战斗中汝宁军就不是先锋了,完全可以躲在后面保存实力,这样也能把汝宁军可能遇到的危险降至最小。
崇祯十三年七月,洪承畴率领九万二千大军,以吴世恭的汝宁军为先锋,开始了正式向锦州的救援行动。而清军徘徊在宁远附近的侦骑立刻探察到了明军的行动,他们首先集中了附近二千骑骚扰,接着预防明军救援的正黄旗都统谭泰立刻率领着五千兵马准备阻截明军向着锦州城靠近。
“稳住!稳住!中间的人都别管,还是行军向前。程连长,你准备鞑子一靠近,就齐射!”赵敢大声下令道。
“诺!”程牛立刻招呼着自己连的火铳手,躲藏在行军队列两旁的大车后,做好了火铳射击的准备。
因为血岭战役的伤亡太大,汝宁军中空缺了大量的军官,所以在战后回到汝宁,赵敢、程牛等立功人员立刻被超拔到了军官的位置上。
很凑巧,赵敢、程牛分到了一支部队。由于赵敢是从亲兵队出来的,他反而成为了程牛的营长,这俩人颠倒了在军中的位置。对此,赵敢倒有些担心,可程牛却拍着胸脯向赵敢保证:他一定会服从赵敢的指挥的。
十几骑清军远远地靠近了汝宁军的队伍。可他们并不敢进入一百步,更不用说靠近下马射箭了。在前些天还有些清军想要靠近扰乱,可都受到了汝宁军火铳的“洗礼”,所以清军也都学乖了,他们只是不断地在汝宁军周围出现,想要显示自己的存在,给予汝宁军以心理上的压力,妄图使得汝宁军不战自乱。
可汝宁军的兵丁在几次对抗以后,也已经无视这些“苍蝇”的骚扰,他们根本没放慢脚步,依然维持着行军阵列,向着锦州的方向靠近。
不过拖累汝宁军行军速度的反而是蓟辽总督洪承畴和其他各路明军。洪承畴谨慎得有些变态,每天的行军路程都不超过十里,之后每天的时间就是让各军不断地修建大营,开挖围绕大营的壕沟,就是不让清军有着野战的机会。(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