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去屋

繁体版 简体版
必去屋 > 大宋明月 > 第203章 自掏腰包

第203章 自掏腰包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京西北路。

四野之地,凡是可以吃的东西都吃了,野兔、鱼、鳖、虾、蟹、蛇、青蛙、田鼠……广阔的土地上,活着的东西,只剩下有毒的癞蛤蟆和长着翅膀的飞鸟了,再后来,连飞鸟也不能免于死在鸟网和弹弓之下。还有那漫山遍野的野菜,也早已被吃得精光,然而纵然是这样,还是开始陆陆续续有人在饿死。

蔡州,西平县,受灾最重的一个县之一。

县城南门,搭起一溜的粥棚,数只大得可以煮牛的铁釜架在柴火灶上冒着热气,无数的饥民排着队伍等待着施粥。那粥是用长柄大木勺来分的,人口一勺,不论碗大碗小。香甜的粥喝得哧溜哧溜作响,不知有多少眼泪滴在碗里,几百条舌头不一会便将碗舔光,喝完一碗再排队,大釜里又倒进几麻袋碎粮和几大木桶水。

这是本县的一些有点良知的大户人家自发组织的施粥。纵然是将粥兑得很稀很稀,这样的赈灾也维持不了多久,在如今粮价狂飙的情况下,大户人家也没多少余粮,至于县库早就干净得能饿死老鼠。

在城郊,时而不时的可以见到倒毙在路旁的尸骸,那是没能坚持到县城内的饥民,但是谁也没有力气去掩埋他们,哪怕是至亲的亲人,因为掩埋尸体所消耗的那一点能量,也可能决定一个人的生死。

只是西平县的境况,也是整个京西的缩影。

整个京西告急,光靠各州县的大户人家的赈济,根本就是杯水车薪。

河南府北面,通往洛阳的官道上,一群衣衫褴褛、满面菜色的灾民约三四十人,正蹒跚而行,前往洛阳城。洛阳城有施粥,或可活命,只是他们中间能有多少人熬到洛阳城,只有天知道,或许半数能活着进城,或许全体覆没……

官道两旁,一片荒芜,赤地千里。

轰隆隆~

官道的北面传来一阵急剧的车马声,众灾民纷纷回过头来,费力的睁着昏花的眼睛朝北面望去,只见一队车马如同巨龙一般滚滚而来,带动着一路的烟尘。

那车马队伍越来越近,正中一杆大旗,迎着微微的热风,轻轻招展,隐隐约约可看得出一个“赵”字,两旁都是鲜衣怒马的佩刀汉子,正中间则是一辆华丽的马车,往后跟着一溜的马车,队伍一眼望不到头,至少是上千人的车马队伍。

见得如此华丽而宏大的队伍,官道上的灾民下意识的往两旁退去,神色有点畏缩,不敢正眼去看。

然而队伍中也有胆大的,眼见那车马队伍已到百步之外,一名衣衫褴褛的年轻灾民,突然疯了一般的窜了出来,拦在大道中间,等到身旁的一名年老的男子喊“不可”时,为时已晚。

那年轻男子便噗通一声跪倒在尘埃之中,嘶声喊道:“大官人们,行行好,给口吃的罢!”

希聿聿~

随着一阵此起彼伏的骏马嘶鸣声,那车队硬生生的停了下来。

所有的灾民都惊呆了,惶惑的抬起头来,齐刷刷的朝那车队望去,那年轻男子也抬起头来,死死的望着前面,眼睛中充满希冀,又充满惊恐,不知是福是祸。

马车上缓缓的走下一名身着紫色官服的少年,年纪不过十七八岁,生得极其俊美,眉宇之间英气勃勃,又透露着几分威严之气,正是代天巡狩的钦差赵皓。

只见赵皓大步向前,直奔那跪倒的年轻灾民,一把将其扶起,又替其轻轻的拍了拍尘土。

那年轻男子突然变得紧张起来,沙哑着声音道:“谢大官人!”

赵皓微笑着点了点头,回头喝道:“每人二十个大馒头,一壶水。”

“喏!”身后有人应道。

就在此时,那些惊得目瞪口呆的灾民终于如梦初醒,噗通噗通跪倒了一地,那年轻灾民一激动之下,登时晕倒了过去。

又大又软的馒头,再加上清凉入喉的清水,很快便让这四五十个灾民恢复了生气,千恩万谢的感激声不绝于耳。

赵皓待得众灾民吃饱喝足之后,这才细细询问了一番,又给每人留下一大袋干粮,这才率着车马继续前行。

“洛阳以北的灾情还算轻的,离洛阳只有三十里路了,只遇到两拨灾民,真正的重灾区在洛阳以南。杜公才知洛阳以北近京畿,故对洛阳以北的赈灾是最用心的。”坐在赵皓身旁的,正是文观大学士徐处仁,清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赵皓恨声道:“三百万石赈灾粮,一出开封府便只剩下一百五十万石,落得京西北路一百万石,洛阳以北百姓不过五十万人,灾民不过十万人,杜公才只重抓洛阳北之赈灾,尚有如此多灾民,可见实际用于灾民之粮,十中无一,贪墨如此,令人发指!”

徐处仁叹道:“幸得公子自出钱粮五十万贯,又向官家要了五十万贯,得粮五十万石,或可暂解灾情。公子舍己为公,下官衷心敬佩,若天下官吏,人人如公子,国情岂会如此……”

赵皓对于徐处仁的恭维,没有丝毫的喜色。

大宋虽然国土比起秦汉隋唐等朝小了许多,却占据了天下最富庶之地,国家之富更是空前未有,些许灾情原本算不得什么,人祸才是最大的灾祸。京西南北两路的灾民,加起来四五百万人,两路的各州县库粮若是未被贪墨,再加上开封府放粮三百万石,怎么也得有七八百万石,人均一石半,也就是90斤,再配点野菜,怎么也能熬到秋收之时,岂会饿殍遍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