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去屋

繁体版 简体版
必去屋 > 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 > 第四百三十节 大时代的大国博弈(2)

第四百三十节 大时代的大国博弈(2)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在周琅看来,民族问题影响最大的,往往是军事力量,因为軍队中士兵不够团结,互相拆台,无法配合,另外少数族群的国家认同较低,无法像民族国家那样,进行民族动员,建立单纯的超越民族的国家观念,中国人用了几千年效果似乎也不怎么好,最后还是退回到民族国家的老路子上,创造了一个中华民族的概念。

奥地利的老对手奥斯曼帝国也遇到了这个问题,马哈茂德等奥斯曼苏丹这些年一直推进大奥斯曼主义概念,希望用一个大奥斯曼的观念,来让国内的希腊人、阿尔巴尼亚人、保加利亚人建立起一个共有的认同,可惜结果是什么,历史早就给出了答案。

所以奥地利帝国面对的,也是这种困境,推进国家主义吧,连中国都无法做到,几千年的教育也只是在士大夫阶层中培养出了超越民族界限的家国天下的情怀,奥地利短期内根本不可能做到,所以在拿破仑战争后,奥地利就很少有鲜亮的军事战果了,原因就是一个开始形成的现代民族观念,让奥斯曼帝国的动员能力,甚至低于哈布斯堡王朝时代的王朝战争。

这些潜在的问题,此时别人还布清楚,但周琅清楚。有可能拉拢奥地利的代价,比打垮这个国家更大。但是奥地利崩溃之后,东南欧的地缘真空该怎么填补。这个巨大的地缘真空弄不好,就是极其残酷的民族仇杀。是不是会有其他势力在这里趁势而起,或者杀够了之后,分久必合,在面对一个超级中国的情况下,联合起来。

联合起来的可能性太小,统一欧洲本就是一个笑话,但被其他势力渗透是很可能的,通过复杂的王权继承制度,北德意志一些小邦国或者老贵族家庭,有可能在这里建立政权。形成一个个依附于北德意志帝国的德意志君主国家。这等于给德国统一中欧扫清了道路。

另外就是,弄垮奥地利帝国,让这里陷入混乱,也不是周琅想看到的。中国目前的国际地位,事实上等同于美苏争霸时期的苏联,国力上则等同于美国,硬实力比英国强,也建立了一批摇旗呐喊的小跟班,但在对欧洲国家的影响力上比不上英国。作为霸权国家,想赢得盟国和中立国的认可和尊重,完全靠武力是不行的,不断输出革命的苏联就是例子,输出文化的美国反而更受欢迎。

美国后来能建立唯一的霸权,也是因为他更能向盟国分享利益,苏联却凭借军事和政治控制盟国,然后在经济上制定倾斜政策,比如规定苏联商品和东欧盟国商品的不平衡价格,来剪盟国的羊毛。这种类似于拿破仑式的,损人肥己做法,让盟国不可能跟苏联同心同德。

于是苏联接替,政治和经济控制消失之后,东欧国家纷纷倒向了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

加入当年苏联能够宽容一些,不至于让俄罗斯继承不到一丁点遗产,搞的举目皆敌的境况。

中国既然要做世界的领导者,那么就要维护世界秩序,奥地利崩溃后,势必要出手收拾残局,与其那时候耗费高昂的代价维护秩序,不如让秩序不要崩溃的好。

所以这是向奥地利做出一些让步,拉拢他们的原因,只是不想奥地利帝国过早的崩溃。

因此除了许诺一些政治利益之外,也给奥地利了一些经济优惠,在奥地利采取高关税保护的情况下,中国并没有刻意提高奥地利商品的关税。结果奥地利的棉纺织工业,甚至可以向中国西部出口了。

要知道以中国目前的生产力,其他国家是很难向中国出口商品的,但奥地利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通过多瑙河,蒸汽船可以直接驶入中国在黑海的港口,而中国的铁路在后也迅速改道道了北高加索地区的新罗西斯克港口。

在同样烧煤的情况下,汽船的运输成本显然远低于铁路,首先建造成本更低,其次运营成本耕地,所以从中国东部地区,用铁路将棉布运送到高加索地区,距离长达七千多公里,而从维也纳到高加索港口,距离两千来公里,还一路走水路,可想而知谁的成本更高了。

加上这些年中国的棉布其实已经不再廉价,控制了太多的金矿,以及商品出口顺差,导致黄金大量流入中国,物价已经涨的快赶上英国。中国棉花又依赖进口,随着国内移民更容易得到土地,导致城市需要跟移民区争夺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人工价格在战后屡次上涨,这一切都导致中国棉布的出厂价,已经超过大多数的欧洲国家。

结果开放的中国西部边疆市场上,充斥着一些欧洲商品,英国商品最廉价,战后迅速占据了很大一块市场,希腊依靠便利的条件,切走了第二块蛋糕,而奥地利虽然姗姗来迟,却发现这块市场大有可为,中国正在大量向西部移民,从乌拉尔到高加索,甚至深入到哈萨克地区,奥地利商品都能占据优势,这是一个无比庞大的市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