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去屋

繁体版 简体版
必去屋 > 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 > 第五百七十一节 产业升级

第五百七十一节 产业升级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英国是第一个摆脱经济危机的国家,依靠对外倾销,压榨殖民地两大方式,英国的生产再次恢复增长。

美国是第二个摆脱经济危机的国家,英国经济恢复之后,美国北方的粮食,南方的棉花再次大规模向英国出口,同时在中国商业势力开发黑海石油的动力下,美国的石油工业也起步了,美国人也是看到了地上的油苗,然后一些知道有石油这种东西存在的商人开始开发,他们引入中国和奥地利的钻探技术,比历史上更快速的建立起了石油工业。

在出口和石油工业的推动下,美国经济迅速结束了危机,开始转入增长阶段。

普鲁士一直在进行扩军备战,俾斯麦故技重施,完成了兵役制改革,任用毛奇作为总参谋长,大肆修建战备铁路,国家订单向军工产业倾斜,让重工业在经济危机中下降的不多,而轻工业本就不是普鲁士的擅长,因此他们的生产下降一直不大,在英国经济恢复了之后,对外倾销行为结束,普鲁士的工业恢复增长,结束了经济危机。

之后是法国、奥地利等国。

中国的危机持续了两年,在1856年底,日本内战结束之后,才开始转入增长。

经济危机中,中国的铁路公司破产了一大批,铁路巨头们趁机地价收购破产公司,主要看重的是他们手里的特许权。当然这些公司手里的铁路,也是重要资产。全国铁路公司,收购了十几家内陆铁路公司,将他们的铁路并入自己的铁路干线上,形成了更密集的网络,经过统一管理,铁路运行效率大幅度提高。江南和江北两家运河公司,则瞄准了长江沿线的铁路公司,他们都试图将铁路跟他们运行的长江航运业务联系在一起。可是往四川修建铁路太过困难,经济危机背景下,两家运输业巨头的日子也不好过。于是他们决定合并铁路业务,将他们名下的铁路资产组合,建立一家控股的运河铁路公司,跟咄咄逼人的全国铁路公司竞争。

全国铁路公司和运河铁路公司,迅速成为两大铁路巨头。全国铁路公司的铁路网覆盖全国,势力最强,运河铁路,则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效益更好。

两大巨头之外,还有东北铁路公司,利用较为独立的地理板块,粮食、矿产等大宗商品支撑发展的较好。东南则有控制了云贵、两广四省,辐射到越南的云南路矿公司的铁路网,至此中国形成了四大铁路巨头并存的局面。竞争并没有结束,反而更加激烈起来。因为每一家都有建立全国铁路干线的能力和资本,每一家都有强大的融资和运营管理能力。铁路业开始进入巨头时代。

其他行业虽然没有铁路业垄断程度这么高,但在这次经济危机的打击下,集中度也大大提高。

棉纺织工业,从经济危机前的十万家工厂,缩减到了六万家,可是手工作坊这种形势,基本上从东部沿海消失了,即便是福建这个乡村工厂一直依靠廉价水力维持的地区,最后一批作坊也停业了,蒸汽化大工厂彻底淘汰了作坊生产。

但经济危机结束之后,这些幸存下来的工厂扩张速度极快,他们管理能力更强,技术水平更高,不到半年时间,雇佣工人的数量就已经超过了经济危机之前,而总产量却超过了经济危机前的一半。显然优胜劣汰之后,效率大幅度提高了。

类似的情况,在机械制造业,造船业,矿业领域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变化最大的,还是金融业。金融业是重灾区,他们是泡沫的制造者,也是泡沫破裂后死的最惨的。公行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救市,但金融业还是倒闭了一半之多。大量热衷于风险的金融机构倒闭,包括数百家股份制钱业公司,这些公司之前一直被认为不可能倒闭,但依然死在了经济危机之下。尤其是大量县级钱业公司,他们高息揽储,低息放贷,抢夺市场,他们的利润空间本来就小,风险控制又不足,结果成批的倒闭。

大浪淘沙,剩下的大都是一些资本雄厚,自有资金更多,风险意识更强的大型钱业公司,跟铁路行业一样,金融业更是一个大鱼吃小鱼的行业。不过金融业的从业壁垒没有铁路行业那么高,因此总数还是巨大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