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去屋

繁体版 简体版
必去屋 > 异能人的前世今生 > 第七卷 第六十三章 放下 尊重和接纳

第七卷 第六十三章 放下 尊重和接纳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一个老太太,常年和儿媳及两个孙子,孙女一起生活在一起,儿子则在另外一个很远的城市工作。

老太太每日的生活的中心和重心就是帮儿媳带好孙子和孙女。孙子渐渐长大了,上幼儿园了,在成长的过程中更需要爸爸的力量来支撑的时候,老太太的儿子和媳妇就决定把孩子带到那个离老太太很远的城市去,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老太太就受不了,她觉得自己的心魂都被揪走了,自己被抛弃了,自己活着是多余的,没有一点意思,其实儿子和儿媳都很孝顺,只是条件不允许,也多次向老太太承诺说安顿好那边的一切再把她和老爷子也一起接过去。但老太太就是想不开,整天坐在儿子已经搬空了的家里默默流泪。

老太太要做的功课就是学会放下,儿孙自有儿孙福,他们也都有各自的生活道路要走,但不一定是按你的设想去走。

中国的老人们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界限不清,把孙子当成儿子来管教来爱,甚至不让自己的儿子和媳妇来管教他们自己的孩子。他们不知道的是,一个家庭的中心是爸爸妈妈和子女,而不是爷爷奶奶和孙子孙女。这样的越位,势必引起家庭的能量冲突和不稳固。

多么希望中国的老太太们和老爷子们,都能多爱爱自己,过他们自己想要的生活,做他们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是把管教孙子孙女作为自己老年生活的中心和重心。

然而,让人可悲的是,中国的老人们,过了一辈子,只知道与儿孙的生活纠緾在一起,为他们付出一辈子也不嫌多,根本就没有自我和自己的生活。他们的存在感只能体现在为儿孙的付出上,一旦剥夺他们为儿孙付出的机会,他们的存在感就没了,他们以为儿孙是他们自我的一部分,一旦儿孙走开,就像把生命从他们身上剥离一样,他们就觉得自己的心魂都没了,自己就不存在了,活着就再也没价值,失去了所有的意义。

与梦灵和天力合作的那个太极高手杨师傅,已经70岁高龄的老人了,但他的活法要精彩得多,他精通诗词歌赋、各种武术、书法养生、上网冲浪,每一天每一分钟都活得精彩无比,人家也有孙子,孙女,但他就不像一般的老年人,整天围绕着孙子孙女转。当然,人家也会享受天伦之乐,他从不把幸福与喜悦的权利放在别人的手里或是靠外物来得到喜悦和幸福。

老人们要学会的最重要的功课就是放下、尊重和接纳:放下儿孙,让他们自己去闯荡;尊重儿孙们的选择,因为生命道路是他们自己的;接纳儿孙必定会离开自己的事实,也接纳自己必定会独自离开这个世界的事实,因为这个世界本没有一件人事物是属于你的,当然也包括自己的肉体。

佛印禅师与苏东坡同游灵隐寺,来到观音菩萨的像前,佛印禅师合掌礼拜。

忽然,苏东坡问了一个问题,“人人皆念观世音菩萨,为何他的手上也和我们一样,挂着一串念珠?观世音菩萨念谁?”

佛印禅师:“念观世音菩萨。”

苏东坡:“为何亦念观世音菩萨?”

佛印禅师:“他比我们更清楚,求人不如求己。”

老年人的生活要过得幸福和喜悦,就得要意识到幸福和喜悦不是儿孙给的,幸福和喜悦是发自内在的,如果因为儿孙远离自己就觉得自己的幸福就没有了,那么可以推想的是,这个老人这世的功课没念好,还得要继续深修啊。

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王夫之提出的六然修身格言: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无事澄然;有事欣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希望老年人能从中获得益处,从而度过平静、安康幸福的晚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