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去屋

繁体版 简体版
必去屋 > 立鼎1894 > 第二八七章 袁世凯,新军

第二八七章 袁世凯,新军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伊藤博文死了,安重根被抓了,李鸿章却病了。

中日和谈,顿成笑柄。极力促成这一切的列强诸国灰头土脸,本来就不怎么乐意的日本人,更是歇斯底里的嚷嚷,要血战到底,不洗雪此耻辱,誓不罢休。

数百名高丽士子跑到紫禁城叩阙请命,要求清廷停止和谈,派出大军继续剿杀日本,不清理干净国境之内的敌人誓不罢休。如果清廷一意孤行,非得出卖高丽的利益来换取结束战争,此等屈辱,他们宁可一头碰死在那里,也绝不接受!

光绪皇帝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气的在皇宫里嗷嗷直叫,不知道骂了多少亲近股肱大臣“废物、饭桶”,最后还得命人出面好言好语的安慰那群棒子。

没办法,天朝上国的体面他得要啊。中国几千年,混到今天只剩下一个藩国的凄惨地步,大清国算是独一份儿了。他光绪皇帝既要中兴大清,就绝对不能允许出现这样的污点在史书上。偷偷的干了谁也说不出什么,可明打明儿的给曝光出来,再继续做就不怎么合适了。

不过要想对付杨浩,却必须扫清障碍,断绝后患。列强调停那也是有条件的,必须暂停与日本的战争,然后才能支持朝廷平息叛乱,解决内部矛盾。这就意味着,他们必须面对日本人惨败之下的狮子大开口。

允许高丽独立,是基本条件。日本人还狂妄的要求割让湾岛,否则宁可大家一拍两散---这活脱儿是耍无赖么?

一个孤悬海外的湾岛,大清朝廷还真没看在眼里。但他们害怕名声受损啊,丧权辱国的罪名,谁也担不起不是?

英明神武的皇帝自然不肯背上这黑锅,满人高官那也必须不能当替罪羊。于是,一切事务都压到了总理大臣李鸿章的脑袋上。

李鸿章才不会吃那个哑巴亏。如今事态明朗,他又何必去上杆子背负千古骂名?自家的儿子闺女都被杨浩拐带蒙骗出去了,剩一个老头子去给大清国当忠臣孝子?那事儿可不能干!

世易时移。已经看出来大清必死无疑,指不定自己还活着的时候就能看到。那时节给翻出老账来当卖国贼一样的骂,他不能接受。

于是李鸿章干脆装病。老夫年纪大了,这事儿干不动。你们想谈判呐,换人吧。

清流们都不傻。这种不落好的事儿他们才不会沾手呢。立马仗着自己不熟悉外交业务的“优势”,一叠声的催促李鸿章出来顶雷。光绪帝的谕令,那几乎是一天三遍。没几下子,慈禧太后的懿旨也下来了,让李鸿章赶紧的谈完了拉倒,别耽误了老太婆过安生日子。

如果没有杨浩,李鸿章只能捏着鼻子认栽。但现在,他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的不肯当那出头椽子。早早的下令刘步蟾把北洋舰队剩下的舰艇开去日照和青岛造船厂升级维护。然后把脑袋一蒙果断装死了。

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

如果满清听说过这句话,一定会认同的发出感叹。

怎么都吆喝不动弹李鸿章。他们意识到事情有点不太妙。再想找人出来当冤大头,赫然发现之前跳腾最欢的张之洞、刘坤一等人,没有一个冲上来当接盘侠的。谁特么傻啊,明白着谈完了就要当卖国贼的下场,格老子绝壁不伺候。

李鸿藻这帮子清流,平时表现的无比忠君爱国。恨不能为了皇帝肝脑涂地。但到了动真格的时候,他们却一个个一推二六五。绝对不肯接下这烂摊子。

光绪皇帝年轻,但人不傻,他总算是整明白了,清流就是这么一帮子王八蛋啊!光会站在岸边上支招,下水的活儿绝对不干。出了功劳都是他们指挥得当,捅了篓子立马推卸责任给别人……都特么什么东西啊!

更有一条,清流的脸皮厚,你不管怎么骂,人家是稳如泰山、岿然不动。用他们的专业术语说,这是心性功夫做的到位。

一时之间,中日合战大局,竟有失控的迹象。不光英国人俄国人怎么催促,清廷这边迟迟决不出能够承担大任的代表。

最终,还是李鸿藻道出根源:“不剿灭杨氏叛逆,国朝再无宁日。”

1895年4月初,胸怀一腔怒火的光绪帝,亲自驾临天津马厂,检阅编练的新军。

春夏交际,天气已见和暖。河道路边绿意盎然,清风徐来,送出一片馨香。

从皇宫出来,好似鱼归大海,光绪帝郁闷了许久的心情好了许多。到了马厂练兵场,亲眼见到军容整齐的部队,更是按捺不住的欣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