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9章拥立新君(一)
正所谓有人欢喜有人愁,这边张振岳大破大顺军,成功的控制了湖广全境,那边南京却是摇摇欲坠了。
清军在豫王多铎率领下大举南下,攻陷归德、颍州、太和、泗州、徐州等地,渡淮河,兵临扬州城下。
四月,清军围攻江北重镇扬州。史可法急忙向朝廷求援,但却因为镇将们个个拥兵自重、意图观望,最终扬州在被围五天后沦陷(四月二十五日),史可法殉难。清军占领扬州以后,多铎痛恨扬州人民的反抗,以不听招降为理由,下令屠城十日,纵使部下滥杀无辜。他在“谕南京等处文武官员人等”的令旨中说:“昨大兵至维扬,城内官员军民婴城固守。予痛惜民命,不忍加兵,先将祸福谆谆晓谕,迟延数日,官员终于抗命。然后攻城屠戮,妻子为俘。是岂予之本怀,盖不得已而行之。嗣后大兵到处,官员军民抗拒不降,维扬可鉴。”心狠手辣的多铎,视扬州百姓的性命为草芥,用屠夫的恶行来威吓敢于抵抗的各地军民。
扬州城的居民,只有少数人在破城前逃出,还有个别的在清军入城后隐蔽躲藏而幸免于难,而绝大部分人惨遭屠杀,“城中积尸如乱麻”。
王秀楚根据亲身经历,写出《扬州十日记》,对清军自四月二十五日至五月初一日在扬州的暴行作了甚为详细的记载。其中记述二十七日的情况说:“杀声遍至,刀环响处,怆呼乱起,齐声乞命者或数十人或百余人;遇一卒至,南人不论多寡,皆垂首匍伏,引颈受刃,无一敢逃者。至于纷纷子女,百**啼,哀鸣动地,更无论矣。日向午,杀掠愈甚,积尸愈多,耳所难闻,目不忍睹”。
清军直到五月初二日才安官置吏,“查焚尸簿载其数,前后约计八十万余”。虽然这个数字可能有所夸大,但即使按《明季南略》一书的记载,也有超过这个数字的一半:“扬州烟爨四十八万,至是遂空。”这就是惨绝人寰的“扬州十日”。扬州城沦为一座人间地狱,千年古城被毁为废墟一片。
扬州的惨状深深的震惊了江南诸人,不但没有激起他们反抗到底的决心,反而让他们失去了最后的勇气。五月初八,清军自瓜洲渡江,镇江巡抚杨文骢逃奔苏州,总兵蒋云台投降,南京闭城门。五月初十,朱由崧传旨放归所选淑女,当天午夜尤召梨园入宫演剧。翌日凌晨二漏时,朱由崧率内官四五十人骑马出通济门,莫知所踪。天亮后百官入朝,见宫女、内臣、优伶杂沓逃奔西华门外,方知弘光帝已出逃。五月十二日,朱由崧至太平府,以按察院为行宫,寻即移驾芜湖,投奔江北四镇之一的芜湖守将靖国公黄得功,他尚对京城变故一无所知。当知道自己的“天子门生”是张惶失措,弃都而来时。内心不胜感慨,但仍然决定以死报国,对这位新君效忠到底。
五月十五日,清军进入南京,魏国公徐文爵、保国公朱国弼、灵璧侯汤国祚、定远侯邓文郁,及尚书钱谦益、大臣赵之龙、大学士王铎、都御史唐世济等人剃发降清。这里就不能不提一下我们的东林领袖钱谦益钱老夫子了,兵临南京城下时,柳如是劝钱谦益与其一起投水殉国,钱谦益沉思无语,最后走下水池试了一下水,说:“水太冷,不能下”,柳如是“奋身欲沉池水中”,却给钱谦益硬托住了。
五月十五日,钱谦益率诸大臣在滂沱大雨中开城向清军统帅多铎迎降。史敦《恸余杂记》记载:“豫王(多铎)南下江南,下令剃头。南明民众对此议论纷纷。(一日),钱谦益忽然说:‘头皮痒得厉害",突然出门而去。家人以为他去用篦子篦发。不一会儿,剪了头发,留着辫子进来了。”时人有诗“钱公出处好胸襟,山斗才名天下闻。国破从新朝北阙,官高依旧老东林。”而当时与钱谦益交好的河南巡抚越其杰和河南参政兵备道袁枢俱誓不仕清相继绝食而死。同年秋,清廷任其为礼部右侍郎,北上充修《明史》副总裁。柳如是留居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