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去屋

繁体版 简体版
必去屋 > 重生之大英雄 > 霸者无疆

霸者无疆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好久未写个单章出来,甚至这段时间群里出现的次数都屈指可数,因为大多数时间我都在看书,看各种之前不看的书。

好吧,我得承认,我实在没有写港娱的笔力,或者更直接点说,我对港娱完全没有兴趣,除了那段明星们当作噩梦,我当做八卦的港娱漆黑岁月,当然,那段岁月我更好奇的也只是哪些明星被黑势力招惹过,哪些黑势力又被大亨把脸抽肿等等,至于女明星,帅哥,卖座电影,那些是什么?

看了好多娱乐小说,希望能学会那些作者的技巧,爽点,结果发现,如果作者自己心里都对这种内容没兴趣,那么哪怕就算是抄袭桥段写出来的也不会爽,于是我开始思考,什么会让自己爽?

抄袭电影拍出来赚钱拿奖,成为电影明星大导演,这个首先被无视,理由是重活一世不去搞点波澜壮阔的事,只捡便宜占好处,实在太无趣。

成为电影公司大亨,在西片东进时力挽狂澜?按照目前主角的地位,如果循序渐进靠拍电影赚钱,九十年代中期没啥可能,除非开个够逆天顺便降配角智商的光环加成。

收集明星,一路推翻,我是要成为种马王的男人!我勒个去~刚开始时还挺兴奋,因为我平日也喜欢用批判性的目光翻阅一下种马文小说,而且港灿最近脑残的叫嚣,让我很不爽,作为大陆人顿时想yy蹂躏教训香港女人,可是等自己写时就索然无味,无非是一个女体躺在床上,你在她脸上贴各种女明星的照片,换多个体位……写再多也不如日本佬那种变态创意,而且自己那时除了对张勄流过口水,对邱淑珍,黎孜有过想法,还真没对其他女星有太多喜爱,感觉不爽。

可以说基本上前段时间都一直在琢磨书该怎么写,然后突然有一天,我问自己,香港也好,台湾也好,电影圈够格叫一声大亨的有几个?

然后查了下手里的资料书,发现够格上榜,在东南亚能排上名的,只有一个邵逸夫,当然,和他排在一起的,是何咸,罗保,郭鹤年,何鸿生,郑敏周,李嘉诚,王宗祥以及等等一系列商业家族教父的名字,其他名字则还有李光耀,董建华,他信,胡仙翁,苏哈托,马哈迪尔等等一系列政坛家族大佬,我开始疑问,为毛一个搞电影的邵六爷能和这些人并列在一起,邵氏家族和何家,李光耀家族,陈致远家族等等完全不在一个水平线上才对,为毛比邵逸夫在电影上表现更强些,改变香港电影格局的邹文淮完全被人无视?

答案是邹文淮只做电影,他是个电影人,邵六爷是个生意人。

邵逸夫和以上那些名字有一个共通点,先交朋友再做生意,而且不局限于电影,也不局限于生意,我无意诋毁这位慈善做遍中国的老人,但是事实就是邵氏家族能在二战前把电影院开遍整个马来半岛,甚至是越南,爪哇等地,先做的不是生意,而是交朋友,与当时的英国殖民政府交朋友,在当时的南洋,没有英国殖民政府官员收下足够的金钱,华人想开电影院,难度比当时新加坡独立更大,邵氏家族与殖民政府交好,新加坡独立后与李光耀政府交好,回港发展香港电影,又与香港港英政府交好,那时邵氏家族的大佬整天在工厂里盯着艺人和导演们拍电影吗?当然不会,他们在和官员们打高尔夫,喝茶,聊天,出席各种宴会,他们的生意也不止电影,有酒店业,房地产和金融业。

香港只有两间电视台,亚视与无线,亚视最初是英国人的生意,而无线这块牌照,是邵逸夫的,其他人想拿到手都不可能,因为当时港府允许且只允许邵逸夫发展电视广播公司,其他人钱再多都做不了这一行。

电影是生意,不是生命,邹文淮离开电影就不再是那个让香江所有电影人都要仰望的王者,但是邵逸夫离开电影,仍然可以是香港电视界的龙头,被人叫一声六叔。

然后再回顾一下东南亚那些教父的发家史,没有人真正的从最初的行业发家,何鸿生发家的不是最初的运输生意,霍英冬的地产生意和他最初的杂货铺完全不沾边,郑玉彤更不是靠自己打拼,李家诚也总是说自己是教师的儿子,但是却从不提他另一个身份……

他们在某一时间,得到信息,然后迅速聚集第一桶金,又经过若干时间的积累之后,才成为了聚光灯下那个对外谈论自己努力打拼多年,白手起家,不忘初心的年轻人导师形象,你对我搞笑呢?

想要做大生意,扩大影响,就要有更大的眼界,我让主角窝在一个城市里拍些赚钱的电影,几年间赚下几千万甚至上亿,然后呢?邹文淮一部电影的利润最高曾经达到过十亿港币,还不是西片东进时无力回天?

被击倒的,无论之前是不是英雄,倒地之后就不再是,参考案例,邹文淮。

然后我觉得自己找到了想写的,就像书评区读者的话,我觉得他们的总结比我自己更透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