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去屋

繁体版 简体版
必去屋 > 穿越到燧皇时代 > 第四十六章 工善其事先利其器

第四十六章 工善其事先利其器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北面则是一间大棚舍,里面一些工匠正在忙碌着,有的在麻布上用鬃毛刷子上浆,有的在漆黑的池水里,浸泡着上过浆的麻布,还有的则用竹筐装着浸泡过的麻布,穿过棚舍东侧的小门,往东配院的溪流里,去漂洗麻布。然后再到南面的晾晒场地进行晾晒。晾晒后直接放入东侧山丘的窑洞里。

我说为什么看不见染印过的麻布呢?原来还有旁门左道。

在棚舍所在大院的西侧也有个大棚,里面则是处理熏蒸过的桑树皮的场所。

棚内有人用磨石正在擦磨着桑树皮,但见棚内有一口大铡刀,引起了我的注意。在一块带槽的木板上,一个一尺多长的石片大刀,其中一头用麻绳系住刀头的缺口,固定在石板上,另一头则套着一个竹筒,用于手扶扎切桑树皮。

我说为什么桑树皮都是一尺见方,整齐规整的呢?原来是用刀压切的。虽然现下他们还没有掌握轴的技术,但是有我的车轱辘提供示范,这个闸刀用轴来固定压切,当不是问题。

我看着眼前的铡刀,这对距今七千年的古人来说,应该是一个很重要的发明创造。

我正仔细看着,很快印染监就跑了过来。

“小大人前来,有失远迎。刚才下职在洞库房内清点染色品,这不,有人报信,急忙赶过来,还望恕罪。”印染监抱歉的说道。

“我们这里都染色些何物?”我随口问道。

“就是各类旌旗、礼幡,这是国监大人吩咐的。”印染监陪着小心的说道。

“你这院子的西面有什么房舍?”我不知如何措辞,继续问道。

“小大人,您是说西墙外面,那是一片空地,大约有一、两亩地大小。”印染监答道。

“你们想不想生产出比桑树皮更薄的纸?”我带有挑逗性的问道。

“我们早就想这样做了,这桑树皮页,太厚,携带也不方便,又不能折叠。小大人,不瞒您说,我们曾经用桦树皮做成纸,很薄。但是,太脆,一不小心就断了。为了要长期保存的情形,只好还是用桑树皮册。”印染监很在行的说道。

那好吧,去取一页桑树皮来,我给你画个图,在你的西侧再建个院子,要有水池、晾晒场,制浆池,粉碎处理棚舍和多个捣浆石凿子。其他的你按图准备,这石凿子我让匠作监去造,你按图预留好地方。

说着,印染监取来桑皮页,我一边想一边画着图,很快就画完了。我拿着图带着印染监走出大院,来到西侧,按照图样比划着,实际的地点和摆放要求。

“好,就这样,你开始准备吧。我会和国监大人禀报的,还有什么问题吗?”我问道。

“有什么问题都好说。这造纸之事,为国族大事,越快越好,老朽是所需物事,全都供给。”国监颤抖的声音传了过来。

只见,国监在两个妹妹的陪同下,缓步走了过来。

“就怪您,我还想吓唬一下哥哥他们呢。”二囡不高兴的怪罪道。

“哈哈,对,二囡说得对,的确怪老朽造纸心切了。”国监捋髯呵呵笑着说道。

大囡赶紧拉了一把二囡,二囡回了个怪脸。

我赶紧凑上前,拿着图纸,把要做的物事详细给国监和两给妹妹说明了一番。

国监点着头,颤声说道:“经柯儿这么一说,老朽觉得这造纸的技艺,好像并不是太复杂,能造出你们说的可以折叠的纸张来吗?”

大囡赶紧补充说道:“我和二囡已经吩咐织工场,赶制抄纸的纱网,我们觉得,可以先制作一围宽,围半长的公文纸,等到以后,再扩大幅面。”

二囡歪着头,思考着说道:“这书写的碳条,也应该改进一下,不然一拿就是一手黑,很不方便,也容易污损字迹。”

“二囡说的对,我想可以在细竹管里放进细碳棍,背后插进一根带销可调整长度的细棍,顶住碳条,制成炭笔如何?”我故意卖个好处的问道。

“这样就齐备了,今后我们祭祀院的记录可就方便多了。”大囡畅快的说道。

“好,好,好,有这两个囡囡编修辅佐老朽,还能有什么物事做不到呢,呵呵。”国监看似随口,实则表扬的颤声说道。说完还用手抚摸着两个囡囡的发揪儿,大囡是得意的笑着,二囡则开心的拍着手,我也为妹妹们感到自豪。

“那好,咱们就分头开始,越快越好。”国监催促道。

“我这就去和耕督说,调一棚耕壮来工地,听从印染监调遣,不够再随时增加。现下我就去匠作监那里,制作石凿。”我胸有成竹的说道。

“纱网的事,包在我和二囡的身上,不过哥哥要找人,做夹住纱布的框子。”大囡说道。

“好吧,这件事就这样定了,明日鼓饭后开工。”国监大人沉声果断的说道。

我受领任务后,急忙驱车往匠作监驶去。

来到匠作监,把要做的石凿之事三言两语说了一下。匠作监一脸不屑的说道:“这个太简单了,我们打凿麻杆的不就是这物事吗?”

我猛然想起,对啊!就是这个物事。我急忙点头认可。

然后交待了一下尺寸和其他事项,就匆匆离开匠作坊,去找耕督,安排人手去了。

这就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来到农鱼院扑了个空,我一想,赶紧又驱车往田亩引水灌溉工地驶去。

老远就能听到耕壮们此起彼伏的欢呼声,我在路边停好车,顺着沟渠往前走。原来把守各沟渠岔口的耕壮们,渠水流到哪里,那里就响起一片欢呼声。

看来,引水灌溉工程是大功告成了。

我真担心走上前去,又会被耕壮们抛向天空,只好站在远处,分享着他们的幸福和快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