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去屋

繁体版 简体版
必去屋 > 超级强兵之使命之刃 > 第269章 :崛起之骨

第269章 :崛起之骨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在中国,只要是有点文化的人都知道我们与非洲各国之间有着非常好的关系。中国曾经在自己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给过非洲国家无私援助,而非洲兄弟也在中国最关切的问题上予以了回馈:帮助我们恢复联合国席位。

然而,这只是半个多世纪中非关系的一个部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10多年,中国在对非洲的援助方面改变了一些方式。目前中国援助非洲的形式非常丰富,比如大的方面就包括投资、贸易和政府发展援助项目等。这些方式的变化极大地促进了中非经济关系的发展。2000年,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规模大约是2亿美元,2009年前中国在非洲的各类投资达到350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存量超过150亿美元,中国在非企业数量已经突破2000家;同一时期,中非贸易由100亿美元增长到2000亿美元;中国在非洲的官方发展援助和其他官方融资规模高达650亿美元,接近美国对非援助总额800亿美元。中国在经济上对非洲的援助,给几乎所有非洲国家带了实惠,改善了非洲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同时也增进了中非双方感情并大大地提升了中国在非洲大陆的影响力。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国际上舆论开始聚焦“中国人在非洲的巨大存在”这一问题。他们把中国在非洲的贸易投资发展贴上专为掠夺非洲资源的“新殖民主义者”标签。国内也有人质疑:“值不值得援助非洲?”。

必须承认,中国援助非洲有不少经验教训,在援助的方式上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是,对外援助并不等于无偿援助。除了免息、免债和部分无偿援建项目以外,广义的援助还包括有偿援建项目、贷款和直接投资等,这后面的部分变得越来越重要。况且,如果无偿援助部分使用得当,会大大地帮助中国企业在受援国投资项目的开展,也会扩大贸易规模。中国在过去10年对非洲直接投资规模增长近30倍、双边贸易规模增加20倍的事实正说明了这点。

增加对受援国投资和贸易规模是世界上包括美国、欧盟和日本在内所有经济强国在考虑对外援助时最重要的经济因素。另外,即使是按照广义的对非援助来界定,美国华盛顿全球发展研究中心报告所指称的中国10年间对非援助总额750亿美元,也不是一个大的数字,在中国目前一年GDP中不到1%。相当于坊间传说的全国一年“三公消费”的二分之一。换句话说,省下一年的公款吃喝费用,就差不多等同于中国10年来对非发展援助的全部。前者“吃坏了党风吃坏了胃”,而后者不仅仅改善了整个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而且增进了中国在非洲的投资和双边贸易,争取到非洲国家对中国的支持。孰重孰轻,不言而喻。在人际关系中我们常说“助人者助己”,国家间关系又何尝不是如此。

出乎很多人的意料,日本在非洲的介入有很长历史,而且其介入的程度也很深。战后日本的对外援助计划始于1954年。在此之后的20年,重点放在东南亚,目标是扩大海外商品市场。1974年,第一次石油危机发生,日本经济发展也进入快车道,保证能源安全成为日本重要国策,日本外援重点转向非洲。1989年,日本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对非援助最多国家。这一地位一直保持到2000年。从1993年起。日本对非援助更加制度化。这一年,日本主办第一届非洲发展会议。刚刚在横滨结束的这次峰会是第三届。进入21世纪后,日本经济的停滞不前制约了它对非洲的援助水平,日本放缓或减少了援助金额。而恰恰是在2000年后的8余年,中国对非援助发展迅速。目前,日本度过经济最困难时期,待缓过气来决定加大马力继续前缘时,发现中国已经走在了前头。这一次,日本对非援助的动力不仅仅是能源安全考虑,与中国竞争在非洲的影响力以及争取非洲对其“入常”支持都成为重要因素。

在国际关系中,所谓一国对于另一国或地区的影响力,说白了就是后者对于前者的依赖。由于每一个国家都把自身利益放在首位,而经济利益往往是第一位的,因而这种依赖关系的形成往往主要是通过扩大双边贸易和投资规模来促进。狭义的无偿的经济援助当然也是一种促进手段,但在很多时候它更是扩大双边贸易和投资规模的工具。在这个意义上,日本与中国争夺对非洲大陆的影响力,实际明义上是在比拼对非贸易和投资的规模,实质是能源大战的其中一环。

在世界地图上,非洲的形状就像一只倒立的钻石。如果仅就资源而论,非洲在地球上正如同钻石一样是一块宝地。大凡当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资源,这里都有,而且储量丰富。据说,世界上最重要的50多种矿产中非洲至少有17种储藏量居世界之首。除矿产之外,非洲的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旅游业资源也很丰富。特别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吸引着全球其他地区国家的兴趣。日本是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但也是资源极其贫乏的国家。它对非洲的兴趣应该首先是资源。为了保障能源和其他资源的稳定供应,日本十分注重发展与非洲若干资源富有国的关系。比如在2008年,日本与津巴布韦草签合同,将每年从津方进口1500万吨煤炭。另外,日本有100多家公司在南非经营,开发南非丰富的矿产资源并将其进口回国。

中国不像日本太过缺乏资源,但是快速的经济发展也迫使我们走出去寻找资源的补充。在石油方面,非洲的安哥拉、苏丹、刚果、赤道几内亚和利比亚等是中国重要的石油来源国。中国不仅直接进口非洲石油资源,也开始与非洲一些国家合作开发石油资源。

中国在非洲所谓西方指称的“资源导向”的投资开发,让日本感到巨大压力。日本在今次非洲峰会上提出的300亿美元发展援助资金,其主要用途之一就是为开发石油、天然气和矿产的日本企业提供支持,帮助这些企业培养一大批资源类技术专业人才。日本的这项宏伟计划的矛头,直指中国企业特别是石油资源类企业在非洲的存在。

非洲峰会扩大对非援助规模的背后,日本有一个政治目标,那就是争取足够多的非洲国家支持其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近年来,日本“入常”努力屡屡受挫。于是它提出一个过渡性方案,让联合国同意在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非常任理事国之间设置一个准常任理事国的角色。它希望自己能够在这个“准常”位置上过渡一段时间,最终成为常任理事国。无论是传统的“入常”模式,还是它所期望的这个新模式,日本“入常”都是重大问题,需要联合国195个成员的三分之二多数票支持。这样,对日本来讲,争取非洲绝大多数国家的支持票是必须的。

如果从外交数面上看到的是中国在非洲54个国家中的50个设立了大使馆,而日本的驻非使馆数只有32个。

但从以直接与间接的方式日本对非洲资源控制上来看,日本控制了非洲大陆上近百分之五十二的资源。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日本还在这里有百分之十的武器市场分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