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去屋

繁体版 简体版
必去屋 > > 第二十五章 回归

第二十五章 回归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至于答应孔有德的船只,虽然还没凑齐二十余艘,但十余艘是有了,眼下孔有德形势越发危机,方生对他来说也就越发重要,他不敢动方生,因为这是唯一的退路。

一来二去,至少在山东境内方生还是安全的。

孔有德也知道现下方生等人占了朝鲜的济州岛,算是割据一方的人物,这个消息是耿仲明派人拉拢李九成和毛承禄时透露出去的。

因为李九成父子想去投靠后金,他们理所当然就要把这个消息泄露给孔有德,少不得批判一些,把方生和耿仲明贬低的一塌糊涂。

孔有德本身的倾向也是投靠后金女真,毕竟,女真人的实力摆在那,那压根不是方生这等‘海寇’可以比的。

方生望着海岸,脑子里乱七八糟的想着,但那总归是想法,此时的方生也不再是一年前的那个满脑子幻想的小子,这一年的经历虽然还算顺风顺水,但是挫折总归也有,过了一道坎就多个心眼,一年到头,几次从生生死死爬出来。

看似到最后化险为夷,应付的轻松自如,可其中艰辛,也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得清的。

“方大人,您,不是辽东人吧?”老舵手小心翼翼的问道,另一手也没空着,该干什么干什么,总是把握着福船的方向。

方生一怔,愣在那不知道怎么回答。

他家在哪?上辈子是在一座沿海小城,除了人口,经济、gDP哪个都不能和大点的城市比,至于这一世,方生压根就没继承这副身体的记忆,自然也就不存在自己哪里人的说法。

“很远。”方生淡淡的说道,间接的告诉老舵手,他的确不是辽东人。

“大人的口音不像是辽东的,呵呵。”老舵手笑呵呵的道,然后继续说道:“岛上辽东人多一些,所以才问问大人是不是辽东人。”

老舵手是山东莱州人,只是世代都是大明的军户,平日里都住在水军自己的卫所里,老家也就从出生开始就没回过。

“唉,这些年卫所里的兵不知道能跑了多少。”老舵手发了声感慨,他算是逃出了那座囚牢,至少出来后还有饭吃,饿不死。

至于其他人,这些年大明的财政问题不小,这军饷也就来一半少一半的,再加上地方官员和领兵将领的层层克扣,几乎都到不了卫所得兵丁手上。

纵然水师要好一些,毕竟这些战船是需要维护的,地方官员想隐瞒都隐瞒不了,所以上头给的饷银至少能到十之一二。

所以水师的日子也要比寻常卫所要好一些,至少丰收年间是饿不死人的。

“大明卫所?”方生愕然想起这个曾经大明军队的军制,大明卫所是明太祖朱元璋时期的产物,明太祖在时为了避免前朝的弊病,以及节省国家财政进行的一场军事改革。

用通俗话讲,这种改革类似于将三国时期的屯田制全面铺开,在大明上下统一推行,这些卫所的百户、千户也由世代继承,大明朝廷是不管的,并且给予这些卫所各种政策上的优待。

这样的作用就是为了节省军费,作用很明显,从大明开国一直到嘉靖年间,卫所兵卒都占着大明军队的全部,也为大明节省了数百年的军费,直到嘉靖年间的沿海倭寇横行,此时的卫所兵丁已经不堪所用,各地卫所千户吃空额屡见不鲜,能够召集起来的兵丁更是十无三四。

于是嘉靖干脆就弃卫所兵不用,从新招募良家子成军,只是这番制度到了崇祯年间也逐渐荒废,变成募兵不可用,卫所兵更不可用的局面,整个大明竟然连个强军都找不到!

“老大爷,你说起卫所,能不能给我讲讲。”

先前方生一直在苦恼自己从哪得到足够多的青壮,但他偏偏忽略掉了占据大明兵部名册上兵丁人数最多的卫所。

虽然这些卫所兵不堪所用,甚至比寻常农夫都不如,所以这些人虽然是在大明兵部的名册上,可偏偏整个朝堂大大小小的官员都想不起来用他们。

这些人都是军户,世世代代都给大明当军户,大明不许他们脱籍,虽然没和宋朝一样在兵丁的脸上刻字,但在各地的籍贯上写的都是军户身份,连个良民都不是,也不许离开所属的卫所。

老舵手断断续续的说了山东附近的几个大的卫所,济南卫,青州卫,莱州卫是是比较大的,每个登记在册的战兵都能有好几千,济南卫更是山东都指挥使的驻地,战兵万余人,其余大大小小的卫所二三十个,自然不能一一都说齐。

不过要说整个山东所有卫所都凑起来,青壮至少也有个七八万人,这些人一辈子都不能出了卫所,只能在卫所内种田劳作,身份上比起普通农庄壮丁还要差上一筹。

过了两个时辰,船只在登州港靠岸,先一步到达的李焦领着手下一帮人在一直等着,李焦的身旁还站了另一个比较面生的人。

这个人方生见过一次,但当时的场景根本不容许方生去博闻强记,但他还是忆起此人是前东江镇总兵毛文龙的侄子,毛承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