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去屋

繁体版 简体版
必去屋 > 最秦 > 关于莒国{一}

关于莒国{一}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晋文公虽然也提出了尊王攘夷,却未在会盟中强烈的表现出来,所以莒国得以参加了有名的践土之盟。此时,齐国继续向东方讨伐。记载明确的是前600年伐莱国,占领根牟。莱国为东夷,根牟又在莒国的边境,所以齐国于前598年及前596年有两次侵略莒的战争。《左传》对于后一次伐莒记载到:“莒恃晋而不事齐故也。”部分说出了齐国、莒国双方的打算:与莒国同时,被晋文公邀请参加会盟的小国邾国,本是鲁国的禁脔。此后,齐国想要吞并莒国,鲁国想要吞并邾国,二大国的首领经常派使者或亲自会晤。

前599年,鲁国出兵伐邾国,第二年,两国连兵攻打莒国。第三年,楚国在“邲”打败晋国,齐国见莒国失去了盟友和援助,于是,便无所顾忌的,在第四年再次侵略莒国。此后十年间,齐国自持强大,开始欺负鲁国,又侮辱晋国派来的使臣,形势发生变化。晋国、鲁国、卫国、曹国在前589年合兵伐齐国,败齐于“鞍”。于是,莒国得到恢复,前584年以后,莒国又参加了以晋国为盟主的马陵之会及蒲之会。

后来,可能由于齐国和鲁国相继侵略,也可能由于莒君渠邱公无能,莒国的三座城池经常为楚国所攻破,但楚国不能据而有之,不久退出。前574年渠邱公死,子密州即位,史称黎比公。

中后期

自鲁成公十五年(前576年)至鲁襄公三十一年(前542年)为莒国历史的中后期。在这一时间段前期,晋悼公领导的晋国重新称霸。后期,宋国向戌建议晋国、楚国弭兵,争霸局面稍得缓和。

晋国势力重新强大之后,30年之内,举行了大会盟24次,莒全部参加。由于多次参加盟会,莒似乎逐渐以大国自居,莒的君主自以为自己很了不起,开始对外用兵。一开始,就合邾国联合,共同侵略郐国。

郐国在莒国的西南,离鲁国比较近,便向鲁国求援。但是,鲁国被打败,郐国终于为莒所灭。鲁国的君主认为国家到受到了威胁,加强位于东疆的费城的防护。前565、前563、前561年,莒三次进攻鲁国。

看上去,仅仅是争夺边境上的田地,然而鲁国却以为:“莒人间诸侯之有事也,故伐我东鄙。”。当时,晋国、楚国继续争霸,齐国、鲁国也都在中原争霸,莒就钻了空子。

由此看来,莒渐渐强大之后,也回想别的国家一样拚命侵略邻国。史书里评价,春秋无义战,莒也不可能例外。莒国的兵力,这时看上去很强。前555年,以晋为首的12个国家联合讨伐齐国,莒曾要求以“车千乘”从东南方向袭击齐国。这一次,齐兵吓得不敢出战,晋军焚烧了临淄。12个诸侯国的属下之兵后来到达了齐国的南方边境。齐军坚守城池,未导致很严重的惨败。然而,齐国对莒极为不满,开始有了报复之心。

莒君黎比公治理国家,《左传》称之为“虐”,又说“国人患之”,指的就是他不顾国力,不想百姓安危,经常与齐国、鲁国争战,民不堪命的情况。黎比公处于齐国、鲁国两国大规模开辟疆土的时候,利用强大的晋国为援,以攻为守,也确实能算是较好的策略。因而,这一阶段是春秋时期,莒最活跃的时期。黎比公死后,莒逐渐走向衰亡。

末期

自鲁昭公元年(前541年)至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为莒国历史的末期。这一时期,晋国公室逐渐强大,国力内耗不复外顾,莒失去了援助。莒君在历史上有记载者,有展舆、着邱公去疾、庚舆、郊公与狂5人。嗣后入战国,莒事无记载,公元前431年,楚国灭莒。

在这段时间内,莒国的国土经常被齐国、鲁国占领,国势渐渐变得虚弱,只好采取守势。而且,莒国有内乱,展舆当国君后,夺走了「群公子」秩的权利,群公子怀恨在心,把公子去疾从齐国召回,立为莒国君主。展舆在吴国避难,他的党羽务娄等3人奔赴齐国,带走了「大庞」、「常仪靡」二邑。后来,「牟夷」又去鲁国,把「牟娄」及「防」二邑送给鲁国。

前532年,鲁国伐莒,攻占了「郠」。「郠」位于今沂水县边界,也是莒国的门户,因此,莒国西疆撤走了所有防守部队。在这时,莒仍然内乱不止。国君去疾死后,蒲余侯杀公子意恢,从齐国迎回了去疾之弟庚舆成为国君,此后莒国成为齐国的附庸。

前523年,莒想摆脱齐国的控制,两次导致齐国的攻击,但此时,莒的国力大大缩退,比不上周围的国家。在战国时代,楚国的势力扩张到淮河上游,灭亡了蔡国,进而灭莒。但是,莒离楚国还是比较远,楚不能长期占有莒地,莒国的全境最终成为了齐国的疆土。

莒国的灭亡莒县历史溯源之一

公元前431年,古代希腊战火纷飞,硝烟弥漫。“斯巴达”和“雅典”这两个城邦国家,为了争夺古希腊的统一大权,浴血较量,大开杀戒。

正当这场历史上著名的“伯罗奔尼撒战争”揭开序幕的时候,在遥远的东方,古中国的大地上,一场灭国大战也开始上演。发动这场战争的主角是刚刚继承王位的楚简王,其目的就是要将楚国的版图扩展到东海之滨。

楚简王,名熊中,楚惠王之子。《史记·楚世家》云:“五十七年,惠王卒,子简王中立。”我们由此判定,可知熊中是在公元前432年继位为王的。

已经逝去的楚惠王,在其长达五十七的治国生涯中,任人唯贤,开拓进取,励精图治。他在与秦国结好,稳定西部的前提下,在公元前447年一举灭掉了蔡国,后在公元前445年灭掉了杞国,楚国的势力范围不断向东北方向推进。早在公元前473年,吴国已经被后起之秀越国所灭。《史记·楚世家》云:“是时,越已灭吴而不能正江、淮北。”由于继吴兴起的越国无力控住原来属于吴国的地盘,楚惠王乘机东侵,势力一直发展到了淮、泗流域。惠王的文治武功,为其继任者楚简王的王业兴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公元前432年,楚惠王去逝,楚简王继任为王,继续沿着其父开拓的方向和既定的战略目标奋进。所以,他一旦安葬好了父王的灵柩,马上就走上了对外武力扩张的道路。他选择的第一个打击目标就是位于齐国南部的莒国。

莒国,最早属于东夷古国。据现有出土铭文的甲骨文看,商代已有莒国。《通志·氏族略》云:“赢姓,少昊之后也,周武王封兹舆其于莒,今密州莒县是也。”由此看,西周初年,武王封少昊氏之后裔于莒而立国,始封者为兹舆期。《正义括地志》云:“密州莒县,故国也。”春秋至战国初期的莒国都城,位于今莒县县城的四周,东临沭河,西傍柳青河。据《读史方舆纪要》“废莒县”条载:“旧城有三重,皆崇峻,子城方十二里,内城周二十里,外郭周四十里。”此城就是莒国的都城。

莒国的北境与齐接壤,西与鲁国为临。莒国在小国林立的春秋时期曾显露头角。在当时的东夷诸国中,以国土而论,仅次于莱国;同春秋诸强相比,也仅次于齐鲁宋郑卫等国。自西周后期开始,莒乘王室衰微国家动乱之机,出击小国,扩展疆域。先后灭掉向国、鄫国。曾经多次发难于当时的强国之一鲁国,而鲁国却无可耐和,唯有向晋国求助。《左传》还记载莒国大胜齐国的战例:襄公二十三年,齐侯袭莒,“伤股而退”,再战,莒君亲鼓而伐之,杀齐大夫札梁。《左传.昭公二十二年》也说:“齐北郭启帅师伐莒”,莒君“击败齐师”。莒国能屡败强齐,可见实力不俗。正是由于莒国的实力强大,所以在春秋时代,许多外逃避难者多选择莒国,就是成为春秋霸主的齐桓公,在因内乱外逃期间,也是由莒国提供的庇护之所,才积聚了复国的力量的。

莒国地处今天被我们称之为齐鲁大地的山东省南部,楚国当时的政治经济中心在被我们称之为荆楚大地的湖北省。湖北与山东两地相隔十分遥远,就在拥有现代化交通工具和四通八达的高超公路网的今天,由其中的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都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在交通工具十分简陋的春秋战国时代,路途的艰辛可想而知。

尽管两地之间相距甚远,而且还有千山万壑的阻隔,但是,却难以抵挡楚国铁蹄的侵入。因为,楚惠王灭蔡亡杞,已经为楚国下一步的军事行动打通了势力东扩的通道。所以,在楚简王早就绘制好的作战地图上,浩浩汤汤的百万大军,早就如一柄巨大的利剑,直插山东半岛。简王的战略意图很明显:只要占有了莒国,就撕开了北方大国齐、鲁两国,在东北部建立起的联防带,就可以建立起与之较量的前哨阵地。

尽管《史记·楚世家》对这场战争发生的时间及战争结果,只是用寥寥数语,进行了介绍:“简王元年,北伐灭莒。”但其中的艰难险阴和浴血奋战的场景却可想而知。在冷兵器时代,要消灭并臣服一个离本土十分遥远的,势力并不很弱的国家,该要付出怎样的努力呀!《史记·楚世家》正文的注释里特别强调了这样一句话:“言‘北伐’者,莒在徐、泗之北。”这话也从侧面说明了此次灭国之战的艰难。《汉书·地理志》则说,莒传“三十世为楚所灭”。莒国与齐、鲁两个大国近在直尺,却被远隔千山万水的楚国灭亡,不知齐、鲁两国的贤能之士有何感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