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父亲朱儁一道而来的朱元璋看出一些端倪,本来想劝劝袁绍,但他清楚袁绍的脾气,这家伙表面上从谏如流,实际上却刚愎自用,听不得任何不同的意见。因自己父亲被十常侍所不容,不得已而暂时依附于袁家,没必要为了袁家的利益而得罪袁绍,想到这里,朱元璋紧紧地把嘴巴闭了起来。
要问这朱元璋是从何而来,就要说上次赵云大婚的时候,杨元庆爆表出现的乱入的“第二位人物朱元璋——武力84,统帅94,智力95,政治98。”了,而他后面的第三位人物:朱*——武力97,统帅88,智力90,政治48。则是五代后梁开国皇帝朱温,到时成了朱元璋的二弟。这两个人都被系统植入在了朱儁家中,成了他的两个儿子。
朱温一直跟在大哥身边,发觉大哥似乎要找袁绍谈话,可是过了一会儿又改变了想法,他的脑子比起朱元璋来是不够用了,自然也不会去问他的原因。
何太后带着少帝刘辩、陈留王刘协回到皇宫,检点宫中,却不见了传国玉玺。再加上经历了一天一夜的动荡,母子相遇抱头痛哭一番,自然不能马上升朝,于是何太后宣布明日临朝议事。
因原本负责守卫宫门的多是十常侍征召的兵士,已经被袁绍袁术领兵杀得干净,现在皇宫防御空虚。为了保护太后、少帝和陈留王的安全,刘尧就把黄忠统领的左右羽林军调来守卫皇宫。
袁绍、袁术等人似乎还不知道何进、何苗的部曲被刘尧收编了而且还杀了他们的堂弟袁胤,刘表、吴匡、张璋三人也不知道他们的部曲被吕布收编了,大部分大臣都跟随着袁绍,向袁府走去,他们估计认为他们才是中枢,能左右朝廷的任命,而太后和少帝在他们眼里已经是被架空的傀儡,而未来朝廷的核心人物莫过于出身四世三公家庭的袁绍。
刘尧站在宫门外,冷眼看着这些人远去的背影,心里弥漫着阵阵杀机,就是这些人把这个时代搞得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曹操有脸写“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竟然还在徐州到处屠城。这群高高在上的统治者们何曾真的弯腰看看那些被他们统治、奴役、蹂躏的下层黎民百姓。这个国家不知道出了什么错,统治它的人全都是害民、伤民、不爱民的衣冠禽兽。
这些人不死,天下难以太平。可杀了他们,洛阳先就乱了,自己根本抵挡不住董卓和随之而起的关东世家武装。只好留待以后各个击破,慢慢地杀了。正待刘尧拜别防守宫城的黄忠,准备领着燕军铁骑回小平津时,宫门内跑出一个小宫女,把一条赭黄绢帛递给刘尧:“太后密旨,命你兼任西园上军校尉,节制西园八军,让你速去收编西园军。”
原来何太后回到宫中,想起刘尧说的话,尤其是袁绍与丁原勾结想独掌朝政,而董卓想废长立幼。这些人都不是好相处的主,何太后越想越害怕,又想到刘尧说起的西园军情况,她就动了心思。她看得出来,刘尧有野心,但这个世界上的文武百官又有那个没有加官进爵的野心呢,就是那些归隐在家授徒的管宁之流也有清誉和桃李满天下的野心,关键是刘尧的野心会不会威胁到她和儿子的生命安全。
何太后养育刘尧多年,对他这个名义上的长子还是很了解的,像皇室家族这些成员来说,刘尧是个很重亲情的孩子。当年在洛阳生活的时候,洛阳作为大哥总是护着自己的弟弟妹妹,有了好处都不忘记自己的兄弟姐妹,闯了祸作为大哥总是第一个站出来受罚。至于他今后扫荡群雄,重新鼎定江山社稷,做了皇帝,也不会对自己和刘辩下手。这样她就安心了。
何太后深居**多年,却对朝野上下了如指掌,这多赖于十常侍跟她共享了情报组织。因世家大族的抵制,自汉武帝开始的“绣衣使者”(类似于锦衣卫)自东汉开朝就全面禁止,类似于后世锦衣卫的司隶校尉之职多为世家大臣执掌,皇帝在朝野没有得力的耳目去监视那些王公大臣,在汉灵帝默许下,十常侍建立了一个名叫捕风的密探组织,偷偷培养了数以千计的探子,分布各地去刺探官吏的秘密,留在洛阳刺探大臣隐秘的就有数百位。
十常侍这些宦官根本就是汉灵帝对抗外朝那些世家大臣们的棋子,本身没有什么兵力,皇帝能给他们什么也能拿走什么,所以汉灵帝一驾崩他们就变成了丧家之犬,几乎没有像样地反抗,就被袁绍等人屠杀干净。但他们精心打造的密探组织是隐藏在黑暗里为皇家服务的,所以暂时还没被袁绍等人注意到。
何太后原本也不重视那些皇家密探,直到洛阳提醒她董卓袁绍要对她不利,她才想着启动那个皇家密探组织为她服务,很快就把洛阳城的详细情况呈给太后。这时的何太后都会后悔自己没有早一点启动这个组织,那他的大哥何进就不会把袁绍这些人拉拢进来,反倒是把自己卖给了袁绍他们,丢了自己的性命。
转眼又想到何进与十常侍水火不相容的对立,何太后又觉得自己就算是是把这事告诉了大哥,何进也不会把这事看得很重。何太后自己都想骂自己那个愚笨的大哥,他们何氏家族与十常侍之间合作的亲密无间,又有刘宏的支持,不知道大哥是怎么想的去和袁绍这些世家大族搅在了一起。这样做的结果不但让刘宏发火,还使得和张让他们的合作关系就此破灭。
她能够预感到,明日的朝堂上一定是波诡云橘,到时候要把刘尧弄到自己承诺的地位,前提还是看自己给那些野心家能给安排个什么位置,让他们心满意足才可以得到这些人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