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蒋介石政权在大陆失败因素的考察中,无论是大陆还是海外学者,在国民党政政治的腐朽,经济的崩溃以及军事的失败方面做出很多研究。不过对于国民党军的起义的研究则不是很多,对于国民党军起义的影响与意义往往关注不够。
其实蒋介石对待杂牌军策略有误,内战开始杂牌军就厌战的多,作战消极,使蒋军的整体战斗力打了不小折扣。而到内战后期,杂牌军大都没有退路可走,也不能跟蒋到台湾去,不少杂牌军认为只有起义才能生存。众多起义对于战争进程发生重大影响,这是蒋介石在内战中加速失败的因素之一。
这天一大早何太后就把刘尧找来议事。何太后满面春风地说道:“尧儿,你之前向本宫索要黄忠,说黄忠适合战场厮杀,不适合守卫宫禁,本宫就应允了,那替代黄忠担任羽林中郎将的人选可否由本太后定夺?”
刘尧脸上淡定说道:“一切悉听母后安排。”何太后一摆手,从不远处走来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清瘦,面白无须,虽然是满脸堆笑,但皮笑肉不笑,显得非常怪异。刘尧瞥了对方一眼,没有任何印象。
何太后笑着介绍道:“这位是潘隐,原西园上军校尉赛硕的司马,与大将军乃早年故交,跟大将军私交甚厚,曾把赛硕设计谋杀大将军的阴谋告诉了大将军,大将军才得以逃生,后来袁绍一党封闭北宫门,勒兵捕宦,不由分说看到无须之人便杀,潘隐当日就紧紧依托于本宫左右,幸得身免,后来便随同本宫前来邯城。本宫念他是大将军的故交,可以信赖,便欲委任他做羽林中郎将,职守宫禁,不知尧儿意下如何?”
刘尧把白面无须的潘隐一直被自己当成何太后的亲信宦官,没想到他另有身份。听何太后这样一说,刘尧心里虽然波澜横生,面上却平静地笑道:“潘司马跟随过大将军和上军校尉,又值守过宫禁,乃是羽林中郎将的不二人选,儿子深表同意,只是……
何太后奇道:“只是什么?”
刘尧直言道:“只是未来金陵城里仅有燕王府,我打算把母后和二弟接进王府里面同住……本来已有虎贲中郎将童飞,卫疆,刘宪这些将领两千虎贲精兵护卫,如果再有潘司马领羽林军前来护卫,便有四千多精兵守卫宫城。奈何儿臣那燕王府邸太小,容不下这么多少的人。”
何太后直接说道:“既然潘司马接替了黄忠做了羽林中郎将,你便把潘中郎找个合适的位子先做着再说,至于之后的事……就让看以后有没有空缺的职位再说吧。”
刘尧明白何太后的意思,潘隐是母后推荐给你的,他是你舅舅之前的亲信,对何进和母后还有恩情。现在他无路可走前来投奔与你,至于重不重用是你的事,可是现在你也要给他找个职位先应付这过日子再说。刘尧只好拜别太后,领着潘隐前去官军大营。
刘尧思索了一会儿……决定把黄忠第三部里的第五曲,也就是太原王氏旁系子弟王都任曲军侯的那一曲调给潘隐,这是刘尧麾下官军前三个部里面个头长相最像样子但意志最薄弱战斗力最弱的曲。他也想试一试这潘隐到底有何能力让母后和舅舅何进把他当作心腹。刘尧在此之前也把里面队长级别以上的将领换了一些,如果潘隐可以通过自己安插在里面的将领通过改换王氏子弟将拿到兵权,说明他已经有心对付那些老鼠屎了,那自己就不要客气的重用他。
当刘尧回到自己的房间,许褚来报:“河内太守派郡从事韩浩来见主公。”
韩浩?!就是那个给曹操献上屯田策的韩浩?!刘尧大喜:“快快有请!”
一个长相敦厚,年方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入内:“韩浩韩元嗣拜见燕王殿下!”
刘尧赶紧上前把韩浩扶起:“元嗣,莫须多礼。不知元崩到此有何贵干?”
韩浩忙道:“我家太守闻听殿下大破白波贼与匈奴兵,大为欢喜,便派我前来为将军庆功。”说着就递上一个礼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