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段芝泉东南考察记(2)
2016-04-08 作者: 心上雪
第221章 :段芝泉东南考察记(2)
袁世凯这一灵机表态,本属无奈之举,但后世却获得了极高的评价。原因在于此举之后,东南之工商业,包括整个东国之工商业,都迎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间。有人在研究这个发展的背后原因时,发现袁大总统自此时起,对工商业有着近乎着魔一般的热情。
后世的评价没错。当一批批考察者对东南的观感传到大总统耳中之时,大总统也在反思他的一些既定策略。显然,与东南更务实更先进的模式相比,北洋制定的全国性政策,只不过是跟在列强后面东施效频罢了。
大总统做了国务总理南下考察的决定,岳山得到消息后,当即就着力推动此项工作。有着后世信息大爆炸时代的见识,岳山很快就制定出了接待方案,一个绝对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接待方案。当然,考察项目一样,岳山是以“推荐”的方式出现的,任由段总理选择。
接待方案中,其中有一项,不只是让段总理欣慰,就是袁大总统也感觉岳山这小子够意思。那就是在整个考察期间,岳山决定“全程陪同”。这个,不管放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是过得去的一个接待方案了。因为岳山拿出这种方案,不但把自己置身于下属的地位,而且还把自己放在了“晚辈”的位置。
这个,是很了不起的东西。说明岳山虽然很有实力,但并不骄狂,而且愿意聆听长辈的教诲。
不过,一国之总理要出行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岳山这边早早地做好了安排,但段总理那边的考察团人选上却迟迟拿不定主意,大多数人在是否愿意去东南的考察上,一直犹豫不决。
为神马啊?
原因惟一,那就是东国人的政治观了。这些官僚深知,他们只要去了东南,无论结果如何,都是为东南站台,在某种意义上都是与大总统离心离德,谁知道秋后,大总统会不会算账啊。当然,也有一些老顽固抱着士农工商的传统价值观不放,认为一个官僚去给贱业撑腰站台,实在太有伤脸面了。
这事儿拖了好一阵子,还是大总统钦点,才将考察团弄得像模像样。
客观地说,此时北洋派人到东南考察确实有些急了,可以派人去考察,但最好是闲人,不要让国务总理带队,也不知是大总统哪根神经发了,金口一开,段总理成行,于是,搞成本来就不太合法的东南,反而变成合法的了。
由此,其他一些地方的人,看到段总理都去了东南,自己又有什么不可以去的?于是,各路人马便在段总理后,纷纷来到东南取经。
段芝泉的考察从11月20日开始,12月1日才结束,总共12天时间,沿途考察了安庆、柔湖、当涂、沪海、苏州、常州、江宁,最后从浦口坐火车沿津浦线回京。
其考察的内容,与此前蒋百里的个人考察相差无几,实际上段总理他们在设计考察内容时,就仔细参考了蒋百里那篇《东国之希望》里面的一些内容。不过,段总理终究是旧式人物,他只选择了蒋百里考察中的工商与军队,而自动忽略了农村。
在段芝泉看来,东国农村,几千年来都莫过于如此,恒定,少变。虽然清末的土地高度集中可能隐藏着社会问题,但当时众多所谓有识之士都把解决失地农民的出路指向了城市与工商。但是,这个问题的复杂性在原时空的百年之后才显示出来,进城的人,他们在城里留不住,但他们又回不了乡,属于飘着的无根之人。
所谓飘着的人,无根的人,就是指无恒产的人。原时空有句话说得很好,无恒产者无恒心。原时空东国,整个心态出了问题,根子还在于资产上出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