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去屋

繁体版 简体版
必去屋 > 超级能源强国 > 第二百四十六章 直接开建

第二百四十六章 直接开建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王胜以最快的速度,转道香港抵沪。

台塑在本地设了接待中心,派了台车到机场接机。王胜上车就看到座椅前面插着几份报纸。

他随意展开一份《新闻晨报》,就见头版印着浦东的照片,横排用粗体字写着:浦东地产市场启动。

王胜一下子坐了起来,一个字一个字的往下看。

台塑对大华实业的关注,早在油田竞标时就开始了,王胜和苏城见面的次数也很多,并有甲醇设备的建造约定。对台塑来说,这是个非常重要的口头约定,因为大华实业掌握着世界级的油田,双方若能合作,这就是最好的风险管控。

此外,台塑的70亿美元投资,主要是为了解决台塑自己的生产原料问题,王胜邀请苏城出资,也能降低本身的成本,属于一举两得。只不过,70亿美元的项目实在庞大,大陆的热情抵不过台湾政府的冷眼,投资才始终未能进入实质解决。

王胜仔细阅读报纸,希望从中得到一些隐藏的信息。直到车停稳,他都没有察觉。

“王先生,二十四层到了。”司机轻巧的打开了车门。

王胜抬了一下头,看到“上*海国际饭店”的铭牌,便将报纸揣进怀中,递给司机小费,说了声“谢谢”。

上海国际饭店是上*海年代最悠久的饭店,1934年代建成的24层楼,有远东第一高楼的美誉,见证了二战前的最后繁华与衰落。直到80年代,86米高的国际饭店都是上*海最高楼,被老上*海人称作二十四层。在超过百米的大厦就要被叫做摩天大厦的年代里,灰黄厚重的国际饭店总是让人怀疑资本主义的腐朽,怎么能腐朽出这样的大楼呢?

王胜不太喜欢国际饭店,觉得它的装修太老旧了,陈设太复杂,而且容易让人联想到台湾的老饭店。但是,国际饭店就在南*京西路,正对着人民公园,交通非常便利,又有不错的饭厅,作为商务出行是再方便不过了。所以,每次来上*海,他还是会住在这里。

这次来国际饭店,却是苏城的选择。

进到丰泽楼,就见苏城像是乡巴佬进城似的,不安分的观察着很有历史的意大利银器,德国瓷砖,旧式的菜单……

王胜笑了一下,脑中也浮现出他们在凯宾斯基共同参详竞标时的场景。

“苏董。”王胜带着笑容,快步走向苏城。

“王总来了。”苏城推开椅子,迎了上来。

见他没有拿捏“苏董”的身份,王胜心情大畅,笑道:“听说苏董要做地产大亨,让我食不下咽啊。买了吗?”

苏城颔首,道:“总共5平方公里吧。”

5平方公里大约7500亩,是一所较好的重点大学的校区面积。就浦东此时的区位来说,等于划出了一个大学新校区。

王胜却想到了浦东的土地价格,心里一阵阵发紧,问:“付款了吗?”

“付了定金。”

王胜心下一凉,好心情消失的无影无踪,道:“看来,苏董是要放弃台塑的石化基地了?”

苏城奇道:“为什么?”

王胜看着他的表情,哭笑不得道:“5平方公里的土地,要一两亿美元吧。台塑的石化基地即将启动,首期投资超过10亿美元,苏董莫非能找到其它的投资者?”

台塑的70亿美元计划的核心,是建设45万吨或60万吨的大乙烯项目,周边项目或自建,或交给台湾的配套工厂。因为天然气的缘故,苏城选择了同等重要的甲醇项目。但是,如果他拿不出钱来,台塑也不可能为他筹集数以亿计的资金。

王胜显的很遗憾,道:“最近一年,仅仅是购买技术,我们就已经支付了2700万美元。有炼油、轻油裂解、人造纸厂、bp厂以及年产24万吨的低密度聚乙烯厂等项目涉及的核心技术。大华实业如果加入到海沧计划中来,这些技术都可以共享的。但我估计,到计划正式启动,最多只有半年时间。唉……苏董怎么突然要买地产呢?”

“你误会了。”苏城笑了两声,道:“浦东的地产只需支付定金,剩下的5年后再说。我是准备用来做总部和大华实验室驻地的。”

王胜捂着胸口,转忧为喜,忍不住笑道:“苏董,你可吓死我了,这么说,你手上的现金充沛了?”

“等你们正式启动,资金不是问题。”苏城突然有些好笑,心想:也许只有我才会知道,台塑石化基地的启动有多难吧。

王胜不知苏城在想什么,自己已经〖兴〗奋起来,一拍大腿道:“那就太好了。苏董,我已被台塑董事会正式委托为甲醇项目的联络人。现在,厦*门海*沧划拨的土地已经开始了平整工作,我私下里听说,还有军方的机械化工程兵部队参与,场面宏大,可见大陆上层的意志是非常坚决的。”

苏城点头,笑道:“人比人气死人,你们王董事长一句话,政府就无偿拨付了1万公顷土地吧,这么算来,可是免费的100平方公里。”

“邓先生有言,如果1万公顷用完了,还可以再从毗邻的漳州再拨5000公顷土地,所以,一共是150平方公里。”王胜为了稳定苏城,高调的说道:“我们有市场,有技术,又有高层支持,何患‘海沧计划’不能施展。”

可惜没有台湾的政界支持。苏城心头转悠了一句,没有说出来。

他有自己想法,无论历史上的“海沧计划”是否成功,推行下去的好处是立竿见影的,它不仅意味着丰厚的利润和行业地位,对于一个国家的石化产业也有极强的推动作用,说是加速五年或者加速十年,都可以算做谦虚的说法。若非如此,〖中〗国的国家领导人也不会三番五次的接见台塑代表团,并给出优惠至极的方案,台湾政界也不会撕破脸皮,一定要阻止“海沧计划”。

对于这么大的项目来说,成功或失败,既有其必然性,也免不了偶然性的成分。

即使它在历史上失败了,苏城也想“抢救一下”。

有了这样的想法,苏城配合的道:“甲醇项目的资金、原料自然由我来准备,技术方面,台塑能否帮衬一下?”

“应该的。让我想一下,苏董还是准备采用天然气做原料生产甲醇吗?产量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