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去屋

繁体版 简体版
必去屋 > 清朝故事多 > 第19章 改革创新,皇太极之路

第19章 改革创新,皇太极之路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19章 改革创新,皇太极之路

2017-03-19 作者: 链枣树居士

第19章 改革创新,皇太极之路

从遗留下来的画像看,努尔哈赤头角峥嵘、双目细长、清瘦健朗、虎虎生威,颇有古代游牧狩猎部落首领的风采;多尔衮气宇轩昂、英姿飒爽,一幅年轻有为的统帅模样;康熙帝仪表端庄、相貌堂堂,一看就是学富五车、胸怀韬略的盛世帝王;种种传闻努尔哈赤打算传位给多尔衮,皇太极阴狠毒辣,勾结权贵,伪造圣旨,逼死太极的生母阿巴亥,天生是一个篡位的阴谋家、政客。无论如何,皇太极还是斗倒了其他贝勒,继承了汗位,但是这个岗位不轻松,中国像来都是国家大事系于一人,一把手说了算,像大汗这样关键领导岗位的关键岗位谁干都不轻松,加上努尔哈赤老爷子留个他的是个烂摊子,很难有所作为。能里弱一点的贝勒继承汗位的话,后金大有可能被带入灭亡、分裂、动荡的时期。首先,皇太极这个汗位权限少,地位低,看到当今联合国秘书长这个角色,为什么秘书长只能在小国家、若国家产生,特别欢迎非洲某个地球上找不到的国家领导担任这个职务了吧,因为他没有实力啊,没有左右国际局势的能力,只能受到大国、强国的控制,仰人鼻息,忍气吞声,干点慈善捐款、文化宣传、保护环境等人道主义公益事业。皇太极的处境了与秘书长的处境差不了多少。他为什么会被推举为汗王,那是因为他的实力相对较弱,是诸贝勒举荐的产物,反映了满洲贵族汗权式微、王权强势的权力分配,好控制,皇太极只是名义上的共主,政权实际掌握在诸多旗主贝勒手中,掌控一旗的贝勒,其他贝勒、旗主在自己自留地里面依然我行我素,主宰一切,我的地盘我做主,你汗王不能动我。摆在皇太极面前的只能是消弱旗主权力,废除五大臣议政,革除议政王会议等老旧的治国理政方式,初步实现皇权的集中这条路,否则你什么事情都做不了。

皇太极当上汗位真实的想法是抑制众贝勒权力,控制各旗主权力,但是表面文章还是有做的,现实中很多人都是表面一套,里面、背地里一套,皇太极就是这种人。他表面文章当然是回报诸贝勒的举荐之恩,依然延续了四大贝勒共同执政的政体,让四大贝勒于自己平起平坐,接受百官朝拜。这个比较要命,以前四大贝勒执政,上面有个努尔哈赤老爷子控制着,他依然是中央集权式管理模式,决策权在于一人,而现在的四大贝勒“以兄行命列坐左右,不令下坐,凡朝会之处、悉如之国制”,地位跟皇太极这个汗王一样,国家出现了四个中心,在行政管理中也是不允许的。这样的结局必然是皇太极“事事掣肘,虽有一汗之虚名,实无异于整黄旗一贝勒也”。清太祖建立八旗、推行八王议政,本意是家国大事由诸贝勒民主决意,避免权力的纷争。但这只是他一厢情愿的想法,诸贝勒各领本旗,旗人只知旗主不知汗王,国事由诸贝勒决断,皇太极只是名义上的君主,没有处事的决断权,雄才大略之主,不能容忍诸贝勒凌驾其上,一场改变正在扑面而来。

更换旗主,让自己控制旗主,进而实现政治力量对比上的相对优势。吃柿子要捡软的捏,改革总是瞄准弱小者,皇太极老兄也不例外。他把目光瞄准了实力最弱的镶白旗,它成为改革的牺牲品。努尔哈赤生建立八旗制度,其本人掌握正黄、镶黄二旗,后由三子阿济格、多尔衮多铎掌握;正红、镶红二旗旗主为大贝勒代善,镶蓝旗为二贝勒阿敏,正蓝旗主为三贝勒莽古尔泰,正白旗旗主为四贝勒皇太极,镶白旗主为褚英长子大贝勒之侄杜度(努尔哈赤长孙)。褚英家族备受皇太极家族的猜忌,不得重用,皇太极将原镶白旗主杜度则降为普通贝勒,更换了一批亲信将领掌握两白旗,将两白旗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同时借口两黄旗最尊贵,为汗王亲自掌握,用两白旗与两黄旗互换,独掌握两黄旗,这样皇太极借换旗一跃成为掌握两旗的旗主,实力最强的两旗,壮大了势力。

限制大贝勒权力,扩大小贝勒权力,实现政权掌控力量的分散化,汗王好加以控制。皇太极在每个旗主里面设立了八固山额真,分领八旗,又设******臣,赞理庶政,听八旗讼狱。又设******臣,参理讼狱,通过增加官职,分解旗内政务、司法权等,削弱诸旗主权力。在中央机关的改革也如火如荼地开展,皇太极大量提携爵位低微的宗室与军功大臣参与议政,几大和硕贝勒的决策权有所降低,诸多大臣对太宗怀提携之恩,在议政中太宗的决策总能获得多数人同意,让诸小贝勒代理三大贝勒直月机务,诸小贝勒议政权力增大,基于此,太宗着手打压三大贝勒。

阿敏是舒尔哈齐第二子,以序称为二贝勒。舒尔哈齐准备自立门户时,努尔哈赤一怒之下杀死其长子与三子,次子阿敏在皇太极等人请求下留下性命,并得到重用。但是,阿敏对父亲、兄长的死耿耿于怀,这个仇恨的种子一直在萌芽。因为实力太弱,只能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他在等待机会。同时,一支暗伤他的毒箭正在射向他,让他走向不归路。

朝鲜这个国家就是块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但屡屡又与中国中央政权发生千丝万缕的关系。朝鲜国王李成桂受明太祖朱元璋册封,累年进贡,世为藩属。统一日本的丰臣秀吉全力进攻朝鲜,大明王朝为此协同朝鲜和日本进行了长达7年的艰苦抗战,终于迎来胜利。萨尔浒之战中,朝鲜为回报宗主国的救命复国之恩,派兵2万相助。兵败后,朝鲜兵战俘被满洲太祖放回过去,暂时后金与朝鲜相安无事。努尔哈赤逝世,朝鲜国没有派使者前来吊唁,皇太极找到借口要出兵收拾朝鲜,想什么来什么,正在这时候,朝鲜人韩润、郑梅,得罪国王,逃入满洲,愿充向导。有合适的开展理由,还有内应,而且自己一直想收拾朝鲜,就这样对朝作战成为皇太极上台后要干的的第一件大事情。

发动战争,可以转移国内矛盾,动员国家力量一致对外。皇太极的算盘打得更精确,他让二贝勒阿敏为征韩大元帅,如果胜利了呢,那也会让阿敏的亲信嫡系部队受到重大损失,要知道战场上打得是消耗战,杀敌人1000,自己要损耗800的;如果阿敏失败了,呵呵,正好丧师辱国,借敌人之手消弱掉阿敏的所有力量,一旦没有自己的部队,那就不叫二贝勒了,而叫平民了,正好名正言顺地处置阿敏,谁叫这个小子没有坚定支持自己当汗王,还处处反对自己呢。

当日点齐军马,当然主力是阿敏的镶蓝旗部队,逐队出发。皇太极虽然想干掉阿敏,但还是希望收服朝鲜的,而不是朝鲜打败自己,那样自己后金国生存都成问题了。他告诉阿敏“朝鲜得罪我国,出师声讨,名正言顺。只是明朝总兵毛文龙,蟠踞东江,遥应朝鲜,不可不虑!”阿敏道:“依奴才愚见,须两路出师。”太宗道:“这且不必。”就向阿敏耳边嘀嘀咕咕啰嗦了半天,与诸葛亮安排手下大将一样,早已把计划做好了,只等你去执行,授了密计。

离朝鲜最近的部队就是毛文龙总兵统帅的,军营就在登莱海中的一个大岛,叫作皮岛。这个岛屿方圆几百里,四周群山环抱,易守难攻,进可攻,退可守,真是兵家必争之地。明都司毛文龙带领几百人的兵卒,招集辽东逃民,随时教练,建寨设防,遂成了一个重镇。明朝看到毛文龙有了起了,认为这是在后金王朝背后插了一刀,让后金腹背受敌,因此对毛文龙大家封赏,越级提拔他薇平辽总兵,他心中也自得意。有就这样,毛文龙在后金后面,依托朝鲜,干起了敌后骚扰工作,与满洲散兵游勇互相攻打,各有胜负,成为努尔哈赤、皇太极挥之不去的麻烦。

早有探马告诉他后金兵要来攻打他的营寨,毛文龙十分紧张,急忙排兵布阵,做好防守工作,同时向上级领导汇报,要求给予火力增援。其实满兵此来,并非欲夺东江,不过是声东击西的计策。后金军队在附近虚张声势扎下营寨,四处骚扰,并没有主力攻打的线索,毛文龙很纳闷,原来这是皇太极的计策,让阿敏声东击西,骗过毛文龙固守东江,而阿敏主力部队已经跨过鸭绿江,直接扑向朝鲜军事重镇义州。蓟辽总督袁崇焕不敢大意,派出水师增援东江,皇太极担心自己计划被识破,自己亲率兵马,到东江毛文龙家门口安营扎寨,只是虚张声势,骚扰,并没有发起总攻;于此同时,后金军其他力量也没有消停,多处骚扰明朝辽东的各个关隘,让明朝不知道后金军主要意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