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去屋

繁体版 简体版
必去屋 > 北洋 > 第三百五十四章 威慑

第三百五十四章 威慑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简体字和拉丁字母注音这两项文字措施在施行之后。社会上并没有像谭延心中预料地那样产生几大地抵制反应----军队中五六年地简体字实施措施所遇到地反对意见并不是完全来自军队内部。外界对此也是很关注。就算谭延对外宣称地是提高士兵文化素质。并不急于推行社会。但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简体字和拉丁字母注音迟早会要走出军队。在社会上推广普及。取代繁体字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

不过国内报纸上依然刊登了许多知名学者对施行简体字还是持批评态度。改组后地兴中党成为在野党地主力党派后。也抓住执政党这一饱受诟病地文字措施而在报纸上穷追猛打。不过谭延也不是吃素地。他早已经准备好了一帮“御用文人”展开针锋相对地论战。并且谭氏名下资产所有地报纸全部都开启了简体字版。并且随正版报纸免费赠送。还印发了简繁体字地对照辞典。

可以说谭延所有地准备工作做地还是非常充分地。他本来觉得这只不过是一次口角之争。随着时间地推移。这场争论迟早会像当初军队里遇到地那样消弭于无形之中。不过兴中党和其它党派掺和进来之后就让他感到极为不妙了。好在这些小党派当初随着江浙财团受打击之后。一直就过得不怎么样。文化名人虽然站出来为繁体字奔走呼号。但是却没有谭延大把金银撒下去。铺天盖地地为简体字歌功颂德。

虽然谭延这么“一意孤行”,并且影响到了执政党内的争论。甚至还有当初北洋时代幕友堂地中坚人物脱离政党之举,不过他们和南方地地方党派都忽视了谭延的另外一面---作为“独裁者”。他要想推行一件事情,任何反对意见对他来说都是无效地!谭延之所以在沈静出访国外的时候推行这两项文字措施,就是因为沈静如果面对这种情况肯定会选择退让。

简体字和拉丁字母注音有利于快速提高中国教育水平,谭延认为这肯定是对中国教育有好处地,而教育已经都成了他的心病,本来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就算有人反对也不过是抱着所谓书法的“美感”这块裹脚布,这对他来说不过是蝇头小利而已。不过现在一旦涉及到党派政治争斗,他就更不会选择退让了,在他看来国内党派斗争目前的水准落实到最根本的地方便是金钱----他就算用钱砸也会将这两项措施给砸出来,更不要说他还掌握着国家行政资源的优势,放在古代唐宋八大家,为什么只有韩愈和柳宗元两个唐人,而其它六个宋人都几乎生活在同一历史时期?还不是因为司马光想到用行政推广这一招!

当年司马光能够做到的事情,他谭延更没有理由做不到。在双方看来推行简体字和拉丁字母注音其实都是算不了什么,不过在野党看到了让执政党出现矛盾分歧的机会,而谭延更要维护自己的权威,就这样以这个小小的问题为基点双方爆发了一次严重地口角冲突。两个月后谭延直接借此机会关闭报馆三十余家,并且颁布了《新闻管理办法》。

虽然谭延没有使用国家暴力机关对那些敢跟自己唱反调的人怎么样,但是一口气连关三十家报馆,如果从晚清时代算起来到现在也算是一大创举了。在当前这个局面下,内务部远比军队好用的多,关停报馆就是由内务部的人来出面做的。这也是内务部作为一个国家强力机关第一次在国家生活中露面,以往几乎所有的人都已经忘记了它地存在。

《新闻管理办法》最核心的内容便是提高了报馆营业的经济门槛----这年头报馆多如牛毛,其寿命也是有长有短,短的甚至只能出一期报纸,可想而知一旦规定了经济门槛。报界就不是什么人都可以进得去了。事实上不能满足条件的远不止三十家报馆,但是这三十家报馆却是在前一阶段嗓门最大地,它们都是在野党派的喉舌。谭延将这三十多家报馆直接关停就根本没有想过对在野党有任何退让,这涉及到他的个人权威,同时也要通过这个举动告诉在野党他的强势地位。

谭延在封闭报馆的同时还将辽宁的国防第一师调到了浙江----他虽然不喜欢以武力解决问题,但是如果局势发生到不可控制的局面,他也会毫不犹豫的使用武力,只是他没有想到自己会为推广简体字这样地小事来动用武力。不过第一师移防浙江只是对南方的地方党派进行武力威慑而已。如果他真的要选择武力,只需要调动地方兵力就足够了,况且他虽然封闭报馆但却没有对那些记者怎么样。

那些敢于反对谭延的人未必会真地抱着掉脑袋的勇气,谭延刚封闭报馆的时候还是群情义愤。但是在第一师移防浙江之后,所有的声音就都消失了---所有人都不会怀疑谭延会为了铲除对手动用武力。通过这次事件之后,简体字和拉丁字母注音算是才被推广下去,不过更为重要的是谭延用武力威慑来试探了在野党的底线,果然这个时代还没有一个哪怕人格上的强力人物站出来敢和他做对,这些党派都还属于幼年状态,动动嘴皮子还算凑合,但一碰上真正的选择之时,他们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屈服。。

当然,在野党派受到很多限制。其内部成员良莠不齐。最后形成党派意见的时候难免会产生分歧,最终多数压倒少数---这一次谭延地试探也促成了在野党派内部地分化。同样也有一些人因为对其党派内部事务的不满而脱离党派。不过这样地硬骨头脱离出来之后反倒是更加自由,照样在报纸上大骂谭延。批评其政策,对此谭延反倒是颇为赞赏,没有对他们采取任何措施----这些人经过内务部的调查后,已经确定绝大多数都是背景非常简单地知识分子,而且在社会上也很有地位,对付他们除了让自己的名声更臭之外没有任何好处,况且这两项文字措施已经是势不可挡,这些人不会有什么作为的。

沈静在美国收到了国内的电报后,对于谭延的内政政策不置可否,在他看来向现在国内推行的一些政策谭延做的要比他更好----他性格中还是有一定的软弱,一旦碰上极大的舆论压力他很可能便会做出政治妥协,而谭延一旦认准的事情是从来不会打折扣的。这两个人搭配确实是互补性质极强的一对政坛搭配,尤其是在内政上更是如此---满清政权虽然被推翻了,但是过去的大地主、大世家、大豪强势力并没有随之土崩瓦解,对付这些谭延向来比沈静要厉害的多,更何况沈静知道对手是南方的地方党派就更不用担心了。

美国总统罗斯福终究还是处于对美国总统大选的担忧而在公开演讲中表示会趁着中国总理在美国访问期间,就中美太平洋海上军事装备限制性条约进行谈判,以求在中国总理还在美国之时能够敲定一个大体框架。沈静启程访美之前,中国秘密开工的那两艘大型战舰让美国人有点心虚,而在经过塔夫脱的介绍后,罗斯福非常羡慕中国的造舰----银行信贷体系的结合,这样可以对世界海军装备市场形成最快的反应----中国同德国和巴西的战列舰交易就明显占到了先机。

不过令罗斯福更加忧虑的同样也是这样一个信贷风险投资体系,中国可以以最短的时间和最小的代价来获得新的战舰----显然中国海军战舰的服役速度不是由其议会(国务院)或是国防部来掌握,而是紧紧握在那个年轻总统的手里。罗斯福和谭延是差不多的时间走上中美两国最高权力宝座的,当时的报纸上不乏对他们的推崇,因为他们都是属于非常年轻的总统,而对于海军相似的政策更是让他们俩人心中有着差不多“较劲”的想法,罗斯福倾向于达成一个对美国有利的条约除了平息民众的反对声之外,也是希望能够为自己的接班人打下一个基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