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去屋

繁体版 简体版
必去屋 > 民国投机者 > 第四十八节 伤怀(一)

第四十八节 伤怀(一)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前方捷报连传,后方的迁都之争也到了尾声。

鉴于南昌武汉之间意见始终不能统一,武汉方面坚决要求迁都武汉,并设立联席会议行使最高决定权;蒋介石则把火力对准鲍罗廷,要求驱逐鲍罗廷;鲍罗廷则小心翼翼的一方面利用国民党左派召开联席会议,另一方面又试图避免与蒋介石公开决裂。

为了调解双方矛盾,也为了查明蒋介石的态度,共产国际派维辛斯基到九江与蒋介石面谈。蒋介石明确告诉维辛斯基,国民政斧可以迁往武汉,不过鲍罗廷必须离开。

二月初在南昌召开的中央政治会议上,作出决定国民政斧和中央党部迁往武汉,同时电告共产国际,希望其能主动召回鲍罗廷。

很显然这时一桩政治交易,蒋介石以同意迁都武汉为条件,换取与会代表同意撤换鲍罗廷。

蒋介石的权势让徐谦、孙科、邓演达等人更感不安,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他们联名提出尽快召开三中全会。

早在去年底强度之争刚开始徐谦等就提出召开三中全会来解决两地争端,当时被蒋介石拒绝了,现在重提旧事,得到大部分代表的拥护,于是在政治会议上通过了三月初在武汉召开三中全会的议案。

二月底参加会议的各地代表陆续抵达武汉,但南昌的代表却毫无动静,蒋介石、谭延恺、张静江、陈立夫、陈果夫等人呆在南昌毫无动静。国民党内部裂痕更大了。

邓演达、董b武等等人在报上连篇累赘揭露蒋介石企图以军权凌驾党权,要求一切权力收归中央。二月底,攻击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到张静江,武汉举行的国民党员大会上,徐谦进一步提出将[***]结合进国民党中央,要求张静江辞职,此举得到参加会议的党员的支持。

三月七曰谭延恺、何香凝、陈果夫、李烈均等南昌方面的代表陆续来到武汉,但蒋介石和张静江却没有到,蒋介石希望三中全会推辞到十二号召开,但这个要求在预备会上遭到邓演达、徐谦、孙科、恽代英、毛z东等人的坚决反对,于是三月十曰三中全会正式召开,李烈均当场提出抗议,认为这么重要的会议,却没有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的参加是不正常的,也是不能接受的。说完之后李烈均当场退场;第二天陈果夫也离开武汉,不辞而别。

李烈均返回南昌后把情况向蒋介石作了汇报,蒋介石愤怒之极。他断定武汉方面已经完全落入鲍罗廷之手,落入[***]之手。

就在三中全会还在召开之际,蒋介石开始采取行动了,赣州总工会委员长陈赞贤被枪杀,倾向武汉的南昌市党部被军队捣毁,随后九江党部也被支持蒋介石的国民党人捣毁,支持蒋介石的国民党人在江西各地纷纷夺权。

但蒋介石此刻还是没有公开清党,原因是他拿不准军队的态度,他的嫡系第一军长期受国共合作的教育,共c党在军中的影响始终存在,另外李宗仁、朱培德等人的态度也晦暗不明。因此他在公开场合依然表示听从武汉的命令,表示军队保持中立。

武汉方面并没有被蒋介石迷惑,三中全会解除了蒋介石除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外的其他职务。但蒋介石没有到会的后果却影响很多人,陈铭枢也赞同李烈均的态度,而且作为武汉卫戍司令,对武汉的工运非常不满,他试图说服谭延恺反对武汉,遭到拒绝。

谭延恺本是支持蒋介石的,但在会议过程中他转变了态度。谭延恺不但拒绝了,而且为了防范他采取激烈举动还秘密抽调三十五军何健部返回武汉。

三十五军的调防当然瞒不过陈铭枢,他随即将部队交给副军长蒋光鼐,自己却到南昌,公开站到蒋介石一边。

随后李宗仁在武汉也公开表态了,不过他很滑头,既不公开反蒋也不公开反对武汉,只是反复强调国民党的团结,不能重蹈太平军的覆辙,而应以和平方式处理,而且重申蒋介石对国民革命是有功的,是有巨大贡献的,因此不同意撤销其总司令的职务,相反建议武汉方面退让一步。但他不知道的是,武汉方面已经决定在必要时逮捕蒋介石,命令以密令的方式交给了程潜,由他相机执行。

当然谁都也没这么天真,以为仅凭一纸命令就可以解除蒋介石的总司令职务,要向解除他的职务就必须分化他的部军队,首先是第一军。

庄继华千方百计想躲开的东西,随着邓演达的到来,他不得不正面面对了。

(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