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去屋

繁体版 简体版
必去屋 > 大明金主 > 二六八 银子的用法

二六八 银子的用法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黄老学者说:官府最好就是什么事都别干。≤,

因为官府一旦想做点什么工程,老百姓就要吃很大的苦头。比如长城,比如大运河,比如所有后世叹为观止的文明遗迹,都是建立在百姓的苦役和税赋之上的。

这种思想影响了两千年,直到有人提出了公共设施和基础建设的概念。

修路也好,疏浚河道也罢,其实就是全民获益的事。即便抬杠说自己足不出户,但是道路和河流仍旧对他的生活有直接影响。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事对大家都有影响,该由谁干呢?

若是仔细想想,最后大家会发现:有一个神秘人,他从所有人手里拿钱,而且颇有声望,大部分人都听他的。他手下还养了一大批狗腿子,谁敢跟他冒皮皮表示不服,他就敢拨了这人的皮。

但他平日还要装出一副和善的模样,让所有人都崇拜他,信任他。如果有对手意图在名声上超过他,即便是做好事,他也会竭力打压对手,抹黑对手。

把基础建设交给这个人去办,看来是最稳妥的。

这人就是朝廷。

朝廷和朝廷也有不同。有穷有富,有软弱有刚强,有慷慨有吝啬,有聪明智慧也有愚昧无知。大明当前这个朝廷,出发点还是很朴素的希望百姓都过上好日子。皇帝也好,官僚也好,别去给百姓惹麻烦。

当然,这是朝廷缔造者的朴素愿望。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不给老百姓惹事原则”,变成了“不给朝廷命官惹事原则”。基础建设能拖则拖为了节省民力不扰民嘛!实在拖不下去了,才当任务一样层层压下去。

正是因为这种行政思想,大明的百姓也知道指望朝廷实在不如自己动手。

每年农闲,该清理河道、开挖水渠、修桥铺路了,各地乡绅就选派个德高望重的人物出来,各家出笔银子,招募乡邻进行基础建设。

虽然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往往也是出钱人获益最大,但是这些人也常常是心理不满足的一类人。

他们有更高层次的需求:名望。

每次捐款兴建了某个工程,等完工之日,就要立碑。碑文上必须要说清楚这是一桩什么样的善举。有何等好处,最重要的就是某某人为此捐了多少银钱。

等名望到了一定级别,此人就有机会被抬进乡贤祠承受香火了。

地方志里也必然要为其立个小传,使之名垂青史。

当然,这种刷声望并非仅限本人。也有人花大价钱为父亲、祖父刷的。

仁寿堂的董事会成员纷纷解囊,说是慈善公益,其实更多是在给徐元佐面子。徐元佐虽然尽数收下,却总有种收人投名状的味道。

没过多久,这股捐献风就蔓延到了普通股东。许多人都向云间公益广济会捐献了几十几百两不等,无不著名来自仁寿堂某某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