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二年二月二十日。
贾诩接管尚书台之后第一次正式拜见。
我抬头看了眼刚刚批阅完的一案子的文件,无奈地叹了口气:“岳父大人,又有什么重大政务需要我亲自处理了?”
“曹操降了。”他缓步迈进门槛,吐出四个字来。
我一时没有反应过来:“不好意思,麻烦你再说一遍?”
他将一卷厚实却不失精致的锦帛递了过来:“主公亲自看吧。”
我一把抢过锦帛,平铺着展开在案上。
内容并不太多,我感觉应该是曹操本人亲笔书写,因为字里行间没有那种他人抄写的工整与刻板,更多的是一种一气呵成的感觉。
“威武王尊鉴:
原汉并州刺史曹操谨拜如晤。”
开头就让我有些惊讶。
“犹记五年之前,王时为汉卫尉,率军讨青州贼,因王不弃,操得以追随共讨徐荣于青州,战毕,操方以此功复入朝堂。不想一别数年,王英姿常在眼前,今大业初成,且已为天下尊者之象,不胜雄哉!
操也尝尾附袁绍,迫汉室急甚,然王师奔袭万里,如飞虎掠林,绍连战大败,父子二人,竟丧命阵前。操与绍,实乃故旧,每念及此,往往嗟叹。
操自居塞北,辖下既少户口,更无丰饶田地,虽亦尝有心自蓄以逐鹿,奈何境遇如此,岂可强求?月前,操见上党空虚,尝亲率虎贲勇士,欲趁势夺回,然王之将指挥若定,王之兵沉着勇稳,操苦战数日,终竟大败而归。
今,并州士卒皆再无战心,操自知天命在王不在操,故以此降书以托王。
若王不以旧事为嫌,纳操及所属将卒,并州上下,太行内外,不胜欣喜之至。操及故属亲近,愿犯规故里,不复操兵戈,为中华之顺民矣。愿王感念昔时情义,特准并州归中华之请。
曹操百拜于晋阳。
二月一十四。”
我咧了咧嘴:二月十四日?真是个美好的日子……尽管是阴历。
“这降书是曹操遣使递交上党太守徐晃,并由徐太守派人一路护送而来,两位使者已作了安排,等候拜见主公。”看我读完了全文,贾诩这才从旁说明。
“两位使者?”我没有抬头,又将这封降书从头看了起来,生怕错漏了一个字眼。
“不错,”他确认道,“主使是原上党太守夏侯惇,副使是从事孙乾。”
“哦……”我仔仔细细将降书再次看完之后,才抬头问道,“你对这事怎么看?有多大的真实性?”
贾诩伸手抚着长须:“昨日,我已向戏志才询问了一些关于并州的军情,曹操去年曾两度征兵扩军,并州上下,可战士卒接近八万。这个兵力,对于司隶和冀州来说,并不算多,甚至还算太少,但对并州,恐怕有些难以承受。”
我点了点头:“并州人口本就不多,全州上下也不超过百万,想要支持七八万人马,确实有些困难。”
不超过一百万的人口,绝不是我信口胡说,事实上我也很奇怪……根据最近的统计数据记载,并州总人口数……只有五十六万九千三百六十二人。
当然,我知道先祖的户口统计工作肯定不如前世那么准确,再加上世族大家习惯性地会藏匿大量的人口,官府的统计必然会有相当大的错漏,但不论如何,并州好歹也是天下十三州之一,而且从开发时间来算并不太晚,却只有这么些人口,简直还不如中原的一个小郡。
从这个角度来说,给曹操区区六十万百姓,他要是还能和坐拥超过一千两百万人口的我对抗……那么,我就可以去撞死了。
“何况,并州除了晋阳附近,其余土地多位山丘,可以耕种的农田十分缺乏,又因为扩军少了数万青壮年的劳力,虽然曹操已经专门派人在晋阳附近进行军屯,但收效并不明显,”贾诩摇头道,“从情报推测,并州现有军粮恐怕支撑不到今年收粮的时候了,如果曹操再和我们打上两三次,那消耗就更快了。”
“照这么看……”我沉吟道,“这件事情……真实性还比较大?”
他捋着胡子,两道长眉微微耸动了几下:“应该如此,主公可以下令,并州上下裁撤老弱军士,将其固有部队裁至四万左右,再派精锐部队逐一接管各郡,当不会有大乱。”
我捏了捏下巴:“好吧,这件事情,岳父就全权安排吧,兵部和军事院的人,你尽管调去使唤吧。”
“唔,”他点头应了,又道,“曹操派来的两位使者,主公什么时候见一见?”
“你先去接触一下,在引来见我吧。”对于把握比较大的事情,我向来不太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