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番话听起来有些道理,但仔细一想却又没有任何的道理可言,每个读书人都有着自己的想法,这怎么能够同这知与行扯到一起?”
“夫子,所谓先知后行,难道就没有读书人在知的情况中想起行?不然的话这些读书人刚开始读书之时的目的都为何如此的不同,莫不成在他们读书之前就已然先知后行?”
周正这算是给夫子下了一个套,夫子所将的先知后行说的是只有在读书之后,才回去想下面该怎么去做,却往往忽略人心。
有些人在读书之前就已经想好读了书后该怎么去做,这种时候单纯的读书是无法改变这种人的意志,或者说是初心。
而那些做到先知后行的读书人,在周正看来不过是书呆子而已天天死读书读死书,没有任何属于自己的思想可言,等书读完之后再去行,只怕会像是一个傻子一般徒有书呆子的称呼。
讲到这里,夫子有一种周正在嘲讽他的感觉,但是将周正的话听进去之后,却又觉得周正的话不是没有一些道理。
“你的意思是说有知才会有行,但是这个同先知后行又有什么区别?”夫子对于周正的话有了那么一点了解,但却依旧不明白,周正缩提出的知行合一的道理到底在哪里,这么一个例子并不能让夫子有所动摇!
“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
“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
因此,知行关系,也就是指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践履的关系,也包括一些思想意念和实际行动的关系。
在周正看来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行是一回事,不能分为“两截”。
因为从道德教育上看,道德意识离不开道德行为,道德行为也离不开道德意识。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不能算真知。道德认识和道德意识必然表现为道德行为,如果不去行动,不能算是真知。
良知,无不行,而自觉的行,也就是知。以知为行,知决定行,而这一切所决定的不是书本上的知,而应该是人的心。
“夫子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二者不能分离,所以也就没有先后。而将行与之分开或者讲出一个先后是不可能的!”
周正按照脑子里面的印象,搜刮出一箩筐的话后,这才将自己所想要说的话给说出来。
“人是有一个认识的过程,而这些认识也的确可以从书中得到,但是在认识的同时不去做的话,到最后认识了许多的东西却不知道该如何去做,这样的一个先知后行还不如边认识边做的知行合一!”
周正也不知道自己对知行合一的解释对不对,不过总归是把夫子那先知后行的理论反驳了一遍。
看着夫子陷入沉思的样子,一旁听着周正和夫子两人话语的秀娘此刻双眼发光的看着周正。
“果然,还是周大哥最厉害,老师都被周大哥说的无法反驳。”关于周正和夫子的交流,秀娘并没有听明白,只是觉得还是周正更厉害,不然夫子又怎么会被她周大哥说的没有反驳。
“好一个知行合一,讲到最后所讲的却是人心!”许久,夫子才回过神来有些震撼的说道。